

1.
名詞
技藝;技術;學術。
2.
名詞
方法;策略。
3.
名詞
手術
4.
名詞
(Shù)姓。
1.
道路。
1.出自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擒龐涓》齊城、高唐當術而大敗。
2.出自《漢書·燕剌王劉旦傳》王自歌曰:“歸空城兮,狗不吠,雞不鳴,橫術何廣廣兮,固知國中之無人!”
3.出自《詠史》詩冠蓋蔭四術,朱輪竟長衢。
4.出自《登上方橋有感》詩壯麗氣開浮廣術,虛無根削插崩濤。
2.
方法;手段。
1.出自《禮記·祭統》惠術也,可以觀政矣。
2.出自《呂氏春秋·決勝》夫兵貴不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彼。圣人必在己者,不必在彼者,故執不可勝之術,以遇不勝之敵,若此則兵無失矣。
3.出自《〈投壺新格〉序》求諸少選且不可得,是故圣人廣為之術以求之,投壺與其一焉。
4.出自《智囊補·術智·王東亭》王緒素讒殷荊州于王國寶,殷甚患之,求術于王東亭。
3.
特指君主控制和使用臣下的策略、手段。
1.出自《商君書·算地》故君子操權一正以立術,立官貴爵以稱之,論榮舉功以任之,則是上下之稱平。上下之稱平,則臣得盡其力,而主得專其柄。
2.出自《韓非子·定法》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執也。
3.出自《論衡·定賢》夫圣賢之治世也,得其術則成功,失其術則事廢。
4.
權術;計謀。
1.出自《呂氏春秋·先己》當今之世,巧謀并行,詐術遞用。
2.出自《捫虱新話》以予觀之,使適之不貪富貴之謀,挺之不起大用之念,盧絢不憚交廣之遠,則林甫雖狡,亦安用其計,而三人者在其術中,竟以取敗,悲夫!
3.出自《警世通言·況太守斷死孩兒》又有一種男不慕色,女不懷春,志比精金,心如堅石,沒來由被旁人播弄,設圈設套,一時失了把柄,墮其術中,事后悔之無及。
5.
技藝;業術。
1.出自《禮記·鄉飲酒義》古之學術道者,將以得身也,是故圣人務焉。
2.出自《孟子·公孫丑上》矢人惟恐不傷人,函人惟恐傷人,巫匠亦然,故術不可不慎也。
6.
思想;學說。
1.出自《史記·外戚世家》竇太后好黃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諸竇不得不讀《黃帝》、《老子》,尊其術。
2.出自《文心雕龍·才略》諸子以道術取資,屈宋以《楚辭》發采。
7.
方術。指醫、卜、星、相等術藝。參見“術數”。
1.出自《論衡·亂龍》孝武皇帝幸李夫人,夫人死,思見其形。道士以術為李夫人,夫人步入殿門,武帝望見,知其非也,然猶感動,喜樂近之。
2.出自《文心雕龍·正緯》於是伎數之士,附以詭術,或說陰陽,或序災異。
3.出自《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其婆羅門學四吠陀論……四曰術,謂異能、伎數、禁咒、醫方。
4.出自《鐵圍山叢談》蜀人謝石宣和歲壬寅到輦下,以術得名,善相字。
5.出自《珍珠船》李行修喪妻,偶得桐桑老人,以術見其妻如平生。
8.
學習;效法。
1.出自《禮記·學記》記曰:“蛾子時術之?!逼浯酥^乎?
2.出自《鶴林玉露》必時習焉,無一時不習也。必時敏焉,無一時不敏也。必時術焉,無一時不術也。必時中焉,無一時不中也。其競時如是,可以已矣。
9.
通“殺”。等級。
1.出自《墨子·非儒下》儒者曰:“親親有術,尊賢有等?!?/p>
10.
通“聿”。用于句首或句中,表示語氣。參見“術追”。
1.出自《漢書·賈山傳》今陛下念思祖考,術追厥功。
11.
姓。
1.出自《萬姓統譜·入質》見《姓苑》,今萊陽有此姓。
12.
通“述”。遵循,依照。
1.出自《禮記·祭義》形諸色而術省之,孝子之志也。
2.出自《雙劍誃諸子新證·管子二》述術古字通……《禮記·祭義》“而術省之”注“術當為述,聲之誤也?!贝死偶曇姟?/p>
13.
通“述”。記述,陳述。
1.出自《墨子·非命下》曰命者,暴王所作,窮人所術,非仁者之言也。
2.出自《隸釋·漢張表碑》方伯術職,嘉君義綱。
1.見"啞巴"。
1.見"啞巴虧"。
1.方言。指惡性瘧疾。
1.銀中攙假,敲擊時發聲低沉沙啞。故用以指假銀元。
1.古代管樂器。
1.亦作"啞步"。
2.蒙古族語。走。
1.見"啞不"。
1.禪宗倡靜慮﹑頓悟,常以動作示意,使人領會禪理。故以"啞禪"喻糊涂難明。
1.即寒蜩。蟬的一種。一說指雌蟬。
1.冷場。謂出現無人發言的局面。
2.戲劇舞臺上,因劇情需要而出現暫停音樂或說白的場面。
1.笑貌。
1.閉口無聲。
1.寂靜;安靜。
1.俗謂啞巴酒∪酒而不行令猜拳。
1.沉默不語;無話可說。
1.見"啞口無言"。
不說話;無話可說一連串的問題,直問得他啞口無言。
1.無伴奏歌唱的舞蹈。
1.體操器械。用木頭或鐵制成,兩頭呈球形,中間較細,以便手握,因其形似鈴而無聲,故名。
隱語,話里藏著其他意思,可依據字面提示去猜破我這遺書中暗藏啞謎,你可緊緊收藏。比喻難以理解或猜測的事老夫人轉關兒沒定奪,啞謎兒怎猜破?
1.沉默;靜默。
1.象聲詞。搖櫓聲。
1.即瞎炮。在施工爆破中﹐因故沒能爆炸的炮。
2.炮彈因故未發射出炮膛或射出后不爆炸,也稱啞炮。
1.寂靜。
1.笑聲;笑貌。
1.沉默忍耐。
1.錦雞的謔稱。
1.沙啞滯澀。
1.猶沙啞。聲音低沉而不圓潤。
1.無聲。
2.聲音低沉沙啞。
1.嘶啞。
1.謂只以手勢和表情傳情達意。
1.低沉的笑聲。
1.笑聲。
1.啼聲嘶啞。
1.靜默無聲。
1.佛教語。喻指至愚不知解悟之人。
1.佛教語。指不知解悟的僧人。
1.形容方言聱牙難懂。
1.小兒語聲,借指小兒。
1.相揖而不作聲。
1.亦作"啞喑"。
2.陰沉;沉默。
1.舊體詩中稱聲韻低沉或冷僻字多的韻部。
1.宋雜戲名。
1.象聲詞。
1.象聲詞。多以摹狀鳥聲或人語嘈雜聲。
1.指因未能調試而棄置的古樂鐘。
2.喻指蘊藏的才識。
1.啞巴。
1.亦作"啞子吃黃連"。同"啞巴吃黃連"。
1.比喻有苦說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