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露在地面上的樹木的根和莖。
2.
名詞
植物體;植株。
3.
量詞
量詞。①用于植物。②用于病毒。
1.
露在地面上的樹根、樹干或樹樁。
1.出自《韓非子·五蠹》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2.出自《論衡·變動》登樹怪(搖)其枝,不能動其株。
3.出自《詠山榴》長愿微名隱,無使孤株出。
4.出自《上李少常伯啟》賓王蟠木朽株,散樗賤質。
2.
泛指草木。
1.出自《易林·觀之巽》澤枯無魚,山童無株。
2.出自《傷春》詩春色不揀墓旁株,紅顏皓色逐春去。
3.
植根。
1.出自《搜神記》木株于土,萍植于水。
4.
植株。參見“株距”、“株選”。
1.出自《玩得就是心跳》我們已經走進湖深處的岸上。四周是筆直,株距均勻的水杉。
2.出自《在醒來的土地上》兩把鋤頭在包谷行行里的株距之間碰在一起了,差不多是在同時,兩把鋤頭一齊停了下來。
3.出自《西藏日報》改晚播為適當早播,合理灌溉,綜合防治病蟲草害,進行株選和田間去雜去劣。
5.
牽連,株連。參見“株累”、“株戮”。
1.出自《野獲編·內閣二·籍沒二相之害》如世廟末年之籍嚴分宜時……及欽遣使者至,所籍不及額之半。于是株累其姻友,以至無辜。
2.出自《明史·閹黨傳·李魯生》主事呂下問治徽州吳養春獄,株累者數百家。
3.出自《聊齋志異·冤獄》然在奸民之兇頑,固無足惜;而在良民之株累,亦復何堪?
4.出自《新唐書·路嗣恭傳》嗣恭起州縣吏,以課治進至顯官,及晃事株戮舶商,沒其財數百萬私有之。
6.
指斗雞的勝者。
1.出自《藝文類聚》莊子謂惠子曰:“羊溝之雞,三歲為株。”司馬彪曰:“羊溝,斗雞之處。株,魁師。”
7.
量詞。猶棵。
1.出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
2.出自《次韻劉京兆石林亭之作》君看劉李末,不能保河關;況此百株石,鴻毛於泰山。
3.出自《原李耳載·趨吉奇災》傳有山桃一株,身尺許而臃曲,高僅三尺,枝九股。
4.出自《雨中嵐山——日本京都》詩兩岸蒼松,夾著幾株櫻。
1.公平允當。
1.亦作"平蕩"。
2.掃蕩平定。
1.猶評議,評說。
2.平正之道;平坦之道。
3.星官名。屬角宿,角宿一﹑二的東西兩星,即室女座θ﹑m兩星。
1.佛教語。即無遮會(梵文意譯)。原意為五年一次的大齋會。謂平等行財施和法施的法會。
1.官府在豐年按平價購糧儲存,以備荒年出售,稱"平糴"。
2.泛指以平價出售。
1.平定蕩滌。
1.見"平足"。
1.平坦的地面。
2.平整地面。
3.猶言突然;平白無故。
4.平穩地;穩當地。
1.見"平地青云"。
平地上起了風波。比喻突然發生的意外糾紛或事故想不到平地風波送了命,誰奉養白發蒼蒼二老雙親。
1.猶言平地一聲雷。
1.即紫金牛。一種藥用植物。全株入藥,有止咳﹑化痰﹑活血﹑止痛等作用。
1.猶言平地一聲雷。
1.語本唐曹鄴《杏園宴呈同年》詩"一旦公道開,青云在平地。"后以"平地青云"比喻境遇突然變好,順利無阻地一下子達到很高的地位。
1.平地突發巨響。多喻聲名地位驟然提高,或突然發生意外之事。
2.炮仗名。
1.公平的律令。
2.平板質實。
3.和平典雅。
1.廣平的郊野。
1.猶言調和。
1.樂府《相和歌》的一部。有《長歌行》《短歌行》《猛虎行》《君子行》《燕歌行》《從軍行》等。所用樂器有笙﹑笛﹑筑﹑瑟﹑琴﹑箏﹑琵琶七種。梁啟超認為,《平調曲》應屬《清商曲》。參閱《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五.平調曲》引南朝陳智匠《古今樂錄》。
2.亦作"寧海平調"。戲曲劇種之一。流行于浙江寧海﹑象山﹑三門等地。傳自新昌或寧波,尚無定論。演唱形式為高腔。
1.古代職銜相等的方鎮平等地互通文牒,謂之"平牒"。
1.亦稱"平窿"。
2.在山地開采礦床時所挖掘的有直通地面出口的水平通道。供運輸礦石﹑材料﹑人員及通風﹑排水之用。
1.平和的法度。
2.指日月分別在二分(春分﹑秋分)﹑兩弦(上弦﹑下弦)時運行的均平之度。
1.平正,端正。
1.平庸遲鈍。
1.猶磨損。
1.猶持法,執法。亦謂執法平正。
2.指公平之法。
1.一個數自乘,即指數是2的乘方。
2.指平方米。
1.某數的二次方根,如4的平方根是±2。
1.公制面積單位,一平方公里等于一百萬平方米。
1.只有一層的房子。區別于樓房。
2.方言。用灰土做頂的平頂房屋。
1.平均分配;對半分。
比喻雙方各得一半或不分高下他倆的演技不相上下,聯袂登臺演出,總能平分秋色,雙雙受到觀眾的好評。
1.謂一概解除。
1.風平浪靜。多以喻平靜無事。
1.謂耗盡資財。
1.平定;平息。
2.平整。
1.平定而使歸順。
2.平息;安定;服氣。
1.平展空蒙貌。
1.周時楚國收藏文書的府庫。
①恢復平靜太后聞之,立起坐餐,氣平復|雨過天晴,風浪漸漸平復。②康復經積極治療,病體日漸平復。
1.著名草書真跡。陸機向他朋友問候疾病的書札。字形樸質,在章草﹑今草之間。宋《宣和書譜》卷十四著錄。為現存最古的名人墨跡。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1.謂均平薄斂。
1.公平課稅。
1.使平齊劃一。
1.公正干練。
1.指山脊平坦處。
1.亦作"平皋"。
2.水邊平展之地。
1.擱置,耽擱。
1.公正至善。
1.謂車兩旁之上高出于軾的平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