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均平薄斂。
又稱蜂乳”。工蜂上顎腺分泌的一種白色乳漿。養蜂的主要產品之一。其成分復雜,是高級營養補品,也可用于治療某些疾病。
詩歌。朱湘作。1927年發表。取材于明代話本《今古奇觀·王嬌鸞百年長恨》。原故事敘寫周廷章短行薄情,背信棄義,王嬌鸞賢惠堅貞,殉情報冤。詩作則以王嬌的遭遇為線索,描寫因封建門第觀念而造成的愛情悲劇。全詩格律嚴謹而富于變化,并運用多種手段刻畫人物心理。
1.王者的教化。
2.王者的命令。
1.帝王之符信,傳達王命的憑證。語本《周禮·地官·掌節》"掌守邦節,而辨其用,以輔王命。"鄭玄注"王有命,則別其節之用,以授使者﹑輔王命者,執以行為信。"
2.重大節日。
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山東莒縣人。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在濟南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和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7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方分部副主任、中共山東省委書記。因積勞成疾,在青島病逝。
勞動模范。甘肅玉門人。1938年到玉門油礦當徒工。建國后,任玉門石油管理局1259鉆井隊隊長。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第九屆中央委員。1958年所率鉆井隊創月進尺5000米全國紀錄,被命名為鋼鐵鉆井隊”。1959年出席全國群英會。1960年調大慶油田,任大慶油田1205鉆井隊隊長、大慶油田鉆井指揮部副指揮、大慶市革委會副主任。艱苦創業,打出大慶第一口油井。1966年領導鉆井隊創年進尺10萬米世界紀錄,被譽為鐵人”。
1.猶覲王。謂諸侯朝見天子以示臣服。
1.王都,帝都。
1.指宋王安石詩的風格。安石曾封荊國公,故稱。其詩遒勁清新,以絕句為最高。
1.周天子車上的旌旗。
1.猶王土。
1.鳩的美稱。指鸤鳩。
1.指明王冕。
1.見"王鴡"。
1.亦作"王雎"。
2.鳥名。一名雎鳩。
1.天子的軍隊。
女子中長跑運動員。遼寧大連人。1991年師從馬俊仁。1993年獲第四屆世界田徑錦標賽10000米金牌,同年在第七屆全運會上分別以29′31″78、8′6″11和3′51″92打破女子10000┟住ⅹ3000米和1500米三項世界紀錄,獲美國最高體育獎--歐文斯獎。1996年獲第二十六屆奧運會5000米金牌和10000米銀牌。
1.天子的憤怒。語本《左傳.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杜?注"敵,猶當也;愾,恨怒也。"
1.對已故祖父的敬稱。
2.對已故父親的敬稱。
1.見"王魁負桂英"。
1.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君長對外交往時的自稱。
2.對老者的敬稱。
1.天子的禮儀。
2.指侯王之禮。
1.明王世貞﹑李攀龍的并稱。
1.天子或國君的官吏。
1.黃連的別名。
雙子葉植物,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本。世界著名觀賞植物。根狀莖直立。葉像大圓盤浮于水面。花大而艷麗,也浮于水面。每個果實有二三百粒種子,富含淀粉,有水中玉米”之稱。原產南美亞馬孫河流域。中國也有栽培。
1.春秋時之善馭馬者。
2.喻識才者。
3.東漢人,一次受朝廷征召,行至滎陽,因病不能前進,乃往訪其友,友人不肯見,曰"不有忠言奇謀而取大位,何其往來屑屑不憚煩也?"遂拒之。事見《后漢書·王良傳》◇用為因汲汲于仕宦而受友人譏笑的典實。
4.星座名。
1.即王良。春秋之善馭馬者。
2.星座名。即王良。
1.亦作"王寮"。
2.天子的官吏。
1.見"王僚"。
1.傳說中的神仙名。傳說他常服黃精及鉛,年三百三十八歲,猶有少容。登山歷險,行步如飛。一次獨入太行山,見山破,石裂數百丈,中有青泥流出如髓。搓之成丸,隨手堅凝。氣如粳米飯,嚼之亦然。見晉葛洪《神仙傳》。
1.指王朝的威德。
1.道教奉祀的神。又稱"玉樞火府天將"。相傳姓王名善,宋徽宗時人曾從林靈素弟子薩守堅傳符法。明宣德(1426-1435)中封為"隆恩真君",歲時遣官致祭。道觀內多塑王靈官像,如佛寺之塑伽藍,作為鎮守山門之神。
1.漢王陵助高祖平天下,封安國侯。為人任氣,好直言。高祖以為可繼任相國,"然陵少戇,陳平可以助之。"高祖死,呂后欲王諸呂,陵直言不可◇怒,遷陵太傅,陵謝病不朝,七年卒。事見《史記.高祖本紀》﹑《漢書·王陵傳》◇以"王陵戇"謂大臣剛直不阿。
1.漢末作家王粲與劉楨的并稱。
2.晉王蒙與劉惔的并稱。
1.元明雜劇中泛用的人物名稱,猶"張三"﹑"李四",一般屬于插科打諢角色。
1.帝王之乘輿。
1.帝王的福祚。
2.君王給官吏的俸祿。
1.猶王義。指先王的法度。
2.謂通往朝廷之路。
3.猶大路。
4.指仕途。
1.官名『王莽改公車司馬為"王路四門"。
1.漢王莽改未央宮前殿曰"王路堂"。
1.指南朝宋王弘‰曾拜刺史,錄尚書事,故稱。陶潛解印去縣,賦《歸去來》。刺史王弘甚敬仰之,親自造訪。潛稱疾不見‰候知潛當往廬山,乃遣其故人龐通之等攜酒,先于半道邀之。潛既遇酒,便引酌野亭,欣然忘進‰乃出與相見,遂歡宴終日。事見《晉書·隱逸傳·陶潛》◇以"王録事"指禮賢下士者。
1.天子的軍隊。
1.猶王法,國法。
2.猶王道;帝業。
3.國家的疆土。
1.天子的詔令。語本《禮記.緇衣》"王言如綸,其出如綍。"
1.官馬,天子之馬。
2.指駕王車之馬。
新王朝的建立者。字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東)人『元帝皇后之侄。西漢末掌握朝政。公元5年毒死平帝,自稱假皇帝。8年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新,年號始建國。不久托古改制,引發農民大起義。23年綠林軍攻入長安,被殺,新朝滅亡。
西漢末年,社會危機嚴重。公元8年,王莽代漢稱帝,進行托古改制頒布法令,將全國土地改稱王田,私家奴婢改稱私屬”,都不許買賣。一家不滿八個男子,占有田地不準超過九百畝,多占的田地分給族人或鄉里,沒有土地的可按一夫一妻一百畝的標準分給。此外,屢次更變幣制,恢復五等爵制。由于貴族、官僚和大地主的反對,法令得不到貫徹實施,農民對此極為不滿。而幣制的屢次變更,造成社會經濟的極大混亂。改制反而使社會危機進一步加深,引發農民起義。
1.漢王褒﹑枚皋的并稱。
1.南朝宋羊欣《采古來能書人名》"王獻之,晉中書令,善隸﹑藳,骨勢不及父,而媚趣過之。"《世說新語·品藻》"謝公問王子敬'君書何如君家尊?'答曰'固當不同'。"劉孝標注引南朝宋明帝《文章志》"獻之善隸書,變右軍法為今體,字畫秀媚,妙絶時倫,與父俱得名。"因以"王媚"指王獻之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