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副詞
表示動作的重復或相繼發生。
2.
副詞
表示幾種性質或情況同時存在(多重復使用)。
3.
副詞
表示加重語氣,更進一層。
4.
副詞
表示某種范圍之外另有補充。
5.
副詞
表示整數外加零數。
6.
副詞
表示兩件事情互相抵觸(多聯用)。
7.
副詞
表示轉折。
8.
副詞
用在否定句或反問句里,加強語氣。
1.
重復出現;再次出現。
1.出自《穀梁傳·僖公二十二年》過而不改,又之,是謂之過。
2.出自《祭郴州李使君文》念睽離之在期,謂此會之難又。
3.出自《摸魚兒》詞嘆人世相逢,百年歡笑,能得幾回又!
2.
副詞。表示重復或繼續。
1.出自《詩·小雅·巧言》亂之初生,僭始既涵。亂之又生,君子信讒。
2.出自《雪賦》于是乃作而賦積雪之歌……又續而為白雪之歌。
3.出自《水滸傳》哥哥休去,只在我寨中且過幾時,又作商量。
4.出自《探索集·探索之三》我的小說是我在生活中探索的結果,一部又一部的作品就是我一次又一次的收獲。
3.
通“宥”。寬恕。
1.出自《禮記·王制》王三又,然后制刑。
4.
通“有”。
1.出自《易·系辭上》又以尚賢也。
2.出自《老子·道經》故恒無欲也,以觀其妙;恒又欲也,以觀其所噭。
3.出自《漢書·韓信傳》淮陰少年又侮信曰:“雖長大,好帶刀劍,怯耳。”
5.
通“祐”。保佑。
1.出自《卜辭通纂》伐??方,帝受我又。
6.
副詞。表示幾種情況或性質同時存在。
1.出自《國語·晉語一》既無老謀,而又無壯事,何以事君?
2.出自《大雪懷東武園亭寄孔周翰》詩君不是淮西李侍中,夜入蔡州縛取吳元濟;又不是襄陽孟浩然,長安道上騎驢吟雪詩。
3.出自《紅樓夢》寶玉聽了,又喜,又氣,又嘆。
4.出自《青春之歌》整整一天半夜,她沒有吃過一口東西,這時覺得又餓又渴。
7.
副詞。表示意思上更進一層。
1.出自《墨子·非攻中》至攘人犬豕雞豚者,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
2.出自《寓簡》凡香之至美至善者,惟真臘,真臘之又善者曰綠洋,香中之尤物也。
8.
副詞。表示在某個范圍之外有所補充。
1.出自《莊子·應帝王》始吾以夫子(指壺子)之道為至矣,則又有至焉矣。
2.出自《水滸傳》軍士攀緣上城,各執利刃,砍殺守城士卒。又有軍士乘木筏沖來。
3.出自《小二黑結婚》縣里把罪狀一一證實之后,除叫他們賠償大家損失外,又判了十五年徒刑。
9.
副詞。表示整數之外再加零數。
1.出自《朝花夕拾·范愛農》我交出賬目和余款一角又兩銅元。
2.出自又如:二又三分之一。
10.
副詞。表示有矛盾的兩件事情。
1.出自《西游記》你往那里去來?教我行又不敢行,動又不敢動,只管在此等你。
11.
副詞。表示轉折。
1.出自《浣溪沙》詞欲上秋千四體慵,擬交人送又心忪。
2.出自《湖上小集》詩白璧一雙無玷缺,吹簫歸去又無緣。
3.出自《二刻拍案驚奇》〔楊素梅〕好生不快,又不好說得出來。
12.
副詞。用在否定或反問句里,加強語氣。
1.出自《左傳·莊公十年》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2.出自《西游記》他又不是我的生身父母,干與不干,都在于我。
3.出自《隨想錄·多印幾本西方文學名著》多印幾本近代、現代的西方文學名著,又有什么不好呢?
1.即牷牲。
1.南朝梁郊廟雅樂歌名。沈約作。
1.亦作"輇材"。
2.小才;淺薄之才。
1.見"輇才"。
1.一種車輪沒有條輻的車子。用以載棺。
1.送喪的器具。輇車和引棺之繩。引申為送喪的行列。
1.沒有條輻的車輪。
1.謂淺薄樸拙不堪重任的人。
1.丑貌。
1.圓貌。
1.亦作"婘?"。
2.留戀;思慕。
1.猶眷眷。依戀。
1.親屬。
1.懇切。
1.懇切。
1.深切思念;念念不忘。
2.煩悶,失意貌。
1.痊愈平安。
1.痊愈。
1.病愈。
1.病愈。
1.痊愈。
1.痊愈康復。
1.痊愈平復。
1.病愈。
1.病勢減輕。
1.痊愈。
1.亦作"痊痾"。
2.痊愈。
3.使病痊愈。
1.見"痊疴"。
1.謂疾病或創傷痊愈。
1.痊愈平復。
1.病勢減輕。
1.亦作"痊愈"。亦作"痊愈"。
2.病情好轉﹐恢復健康。
3.指傷口﹑瘡口愈合。
1.衡量鑒別。
1.鹽﹑任用﹑考核官吏的職權。
1.選補官職。
1.主管鹽官吏的部門。唐代文官由吏部銓選﹐武職由兵部銓選。宋初吏部銓選官員﹐僅限州縣官及幕。文官少卿﹑監以上中書主之﹐京朝官由審官院主之﹔武官刺史﹑副率以上內職由樞密院主之。至明代﹐文歸吏部﹐武歸兵部。歷代吏部職掌甚重﹐故常以"銓部"指吏部。
1.鹽搜尋。
1.主管鹽官員的部門。
2.借指主管鹽官員之長官。
1.掌握考核﹑鹽人才之權的臣僚。
1.猶選授。
1.謂選授官職的次序。
2.謂編排次序。
3.次序。
1.審查官吏的資歷和勞績﹐確定其級別與職位。
1.根據考績遷調官職。
1.衡量評定。
1.衡量測度。
1.鹽﹑任用官吏的條例。
1.謂鹽﹑審察人才。
1.見"銓試格"。
1.鹽推薦。
1.見"銓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