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衡量測度。
1.一種像抽屜一樣可以隨意開閉的棺木。
1."通天冠"的省稱。
2."通天犀"的省稱。
3."通天臺"的省稱。
4.上通于天。形容極高。
5.形容本領極大或權勢極重。
1.見"通天御帶"。
1.形容本領十分高強。
2.從天到地,到處。
1.猶言頂天立地。
1.皇帝穿的一種禮服。
1.皇帝戴的一種帽子。
1.狐仙的俗稱。
1.舊指關押欽犯的監牢。
1.短而末端上翹的眉毛。
1.一種從上到下沒有節的竹筍。
1.自鳴鐘的別名。因其形狀似塔,故名。
1.臺名。在今陜西省淳化縣西北甘泉山故甘泉宮中。
1.一種上下貫通的犀牛角。
1.飾有通天犀的御帶。
1.牛膝的別名。見宋陶谷《清異錄.藥譜》。
1.一端尖的鐵條,用來通爐子等器物,使不堵塞。
1.形容鼓聲。
2.全部。
1.串通,勾結。
2.共同。
3.全部,通通。
1.互相串通勾結。
副詞。也作統統”。表示全部全班除有病的以外,其余通統參加比賽。
通達透徹凡事見得通透了,自然歡悅。
1.亦作"通途"。
2.暢通的大路。
1.見"通涂"。
1.朱漆箭。古代天子用以賜有功諸侯大臣。
1.猶酷暑。
1.見"彤庭"。
1.亦作"彤廷"。
2.漢代宮廷。因以朱漆涂飾﹐故稱。
3.泛指皇宮。
1.通紅貌。
1.漢代刺史出行用的赤色車帷◇用以借指州府地方長官。
1.朱漆宮門。借指宮廷。
1.古國名。
①紅色的云霞彤云晝聚,素靈夜哭。②陰云彤云密布,朔風漸起。
1.朱傘。天子儀仗之一。
1.燒紅的鐵丸。
1.用于儀仗的赤色旗幟。
1.騎馬為達官貴人吆喝開路的前導。身著紅衣紅帽﹐故稱。
俗稱蓬蒿”。菊科。一二年生草本,高達1米。莖直立,柔軟。葉倒卵形。花黃色或白色。原產中國,南北各地都有栽培。嫩莖葉有香氣,可作蔬菜。
1.道觀名。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
1.即桐華布。
1.清代散文流派。其代表人物方苞﹑劉大櫆﹑姚鼐,皆安徽桐城人,故名。桐城派提倡學習先秦﹑兩漢及唐宋八大家散文。講究"義法",主張"義理﹑考據﹑詞章"三者并重。要求語言雅潔,文以載道,其作品一般內容貧弱,往往流于空洞。是清代極有影響的散文流派。
1.語本《后漢書.蔡邕傳》"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猶焦,故時人名曰'焦尾琴'焉。"后因以"桐爨"喻良材被毀或大材小用。爨,燒火做飯。
1.見"桐葉封弟"。
1.見"桐花鳳"。
1.桐油燒煙制成的膏,為制墨原料。
1.商代桐地的宮室。相傳為湯葬地。伊尹曾放太甲于此。故址在今河北省臨漳縣。
2.借指被貶的帝王或幽禁帝王的地方。
1.桐木做的棺材。因其質地樸素,故表示薄葬。
1.見"桐珪"。
1.亦作"桐圭"。
2.《史記.晉世家》"成王與叔虞戲,削桐葉為珪以與叔虞曰'以此封若。'……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后以"桐珪"指帝王封拜的符信。
1.桐樹的花。
2.古時女子發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