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切、割、削、砍、鍘用的工具,一般用鋼鐵制成。
2.
名詞
用于劈或刺的兵器。
3.
名詞
形狀像刀的東西。
4.
量詞
量詞,紙張單位,通常為100張。
5.
名詞
(Dāo)姓。
6.
名詞
古代的一種錢幣。
1.
亦作“釖”。
2.
形狀像刀的東西。
1.出自如:冰刀。
3.
剖析;宰殺。
1.出自《大元敕賜修堰碑》諸堰皆甃以山石,范鐵以關其中,取桐實之油,刀麻為絲,和石之灰,以苴罅漏,御水潦。
2.出自《迪功郎南安少尹方先生行狀》而旁觀之豪耽耽,即持刀??先生曰:“不千金,立刀汝。”
4.
古代錢幣名。以青銅制成,主要流行于戰國時代的齊、燕、趙三國。分齊莒刀、尖首刀、明刀、鈍首刀等種類,其上鑄有文字。秦時廢;西漢末,王莽一度仿制,旋廢。參見“刀布”。
1.出自《墨子·經說下》刀糴相為賈。刀輕則糴不貴,刀重則糴不易。
2.出自《漢書·食貨志下》錯刀,以黃金錯其文,曰“一刀直五千”。
5.
通“舠”。小船。
1.出自《詩·衛風·河廣》誰謂河廣,曾不容刀。
6.
通“魛”。魚名。參見“刀魚”。
1.出自《爾雅·釋魚》??,鱴刀。
7.
通“刁”。參見“刀刀”、“刀斗”。
1.出自《玉篇·刀部》刀,又丁么切。《莊》“刀刀乎”。
2.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人人自便,不擊刀斗以自衛。
8.
量詞。紙張的計量單位。通常以一百張為一刀。
1.出自《宛署雜記·鄉試》包裹紙十刀。
2.出自《寒秀草堂筆記》英國造的金邊白紙二百刀。
3.出自《關于〈第四病室〉》沒有稿紙,我買了兩刀記賬用的紙。
9.
姓。漢有刀間。見《漢書·貨殖傳》。西南地區少數民族亦有此姓。
1.出自《明史·云南土司傳一·鎮沅》洪武十五年,總管刀平與兄那直歸附,授千夫長。
10.
兵器名。
1.出自《書·顧命》越玉五重,陳寶,赤刀、大訓、弘璧、琬琰在西序。
2.出自《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
3.出自《兒女英雄傳》那穿紅的女子聽了,拔下那把刀來用刀背把他的胳膊一攔,向那母女二人道:“你娘兒兩個只顧走。”
11.
泛指屠宰、砍削、切割用的工具。
1.出自《莊子·養生主》良庖歲更刀,割也。
2.出自《說文?刀部》刀,兵也。
3.出自古樂府《木蘭詩》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4.出自又如:菜刀;手術刀。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