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古代一種輕便的車,多用一兩匹馬駕駛,為一般人所常用。
1.
小車,輕車。
1.出自《管子·海王》行服連軺輂者,必有一斤一鋸一錐一鑿,若其事立。
2.出自《漢書·平帝紀(jì)》四輔、公卿、大夫、博士、郎、吏家屬皆以禮娶,親迎立軺并馬。
3.出自《文選·左思〈吳都賦〉》吳王乃巾玉輅,軺骕骦,旗魚須。
4.出自《春在堂隨筆》鸞翔鳳翥仙軺下,玉律金科幕府光。
5.出自《訄書·不加賦難》船軺有征,津渡有征。
2.
使節(jié)所用之車。
1.出自《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乘軺建節(jié),奉疆埸之任。
2.出自《白蘋洲送洛陽李丞使還》詩蘋洲北望楚山重,千里回軺止一封。
3.出自《歲暮懷人詩》迷云毒霧飛鳶墜,曾佐星軺萬里行。
1.竹簾。
1.亦作"青韕"。
2.指草鞋。
3.借指筆套。
1.借指隱士或平民生活。
1.即河蟹。殼呈青灰色﹐故稱。
2.海蟹的一種。也稱鋸緣青蟹。殼呈青綠色﹐螯足不對稱﹐棲息鹽度較低的淺海﹐亦為食用蟹類之一。
1.剛砍伐下的樹木﹑樹枝。
1.未熟的杏子。
1.即荇菜。
1.青色的谷穗。
1.青天。
1.青州和徐州的并稱。
1.《莊子.讓王》﹕"子貢乘大馬﹐中紺而表素﹐軒車不容巷。"成玄英疏﹕"子貢﹐孔子弟子﹐名賜﹐好榮華。其軒蓋是白素﹐里為紺色﹐車馬高大﹐故巷道不容也。"紺﹐深青赤色◇因以"青軒"指豪華的車子。
2.借指豪華的居室。
1.蒼玄﹐青天。
2.見"青玄帝"。
1.即青玄九陽上帝。
1.道教神名。道教以純陽為九陽﹐火為純陽﹐水為純陰。道士作水火煉度法事﹐則請此神。
1.烏黑而圓貌。
1.碧血。
1.烏鴉。
1.猶言黑壓壓。
1.綠頭鴨。
1.茶葉的嫩尖。唐時湖州顧渚所產(chǎn)名茶。
1.青山。
1.山崦﹐山曲。
1.亦作"青嵓"。
2.青山。
1.鹽的一種。多產(chǎn)于西南﹑西北各地的鹽井﹑鹽池之中。大而青白﹐故稱。也稱戎鹽。
2.喻白雪。
1.見"青巖"。
1.喻指意氣相投的好友。
1.相傳佛祖釋迦牟尼瞳子紺青色。因以"青眼律"指佛教教義或佛教戒律。
1.青翠重疊的高峰。
1.指清雅艷麗的梅花。
1.見"青焰"。
1.黑色的羊。
2.傳說中木精﹐煞神。
3.見"青羊?qū)m"。
1.道教觀名。在四川省成都市。唐代始建﹐清初重建。有銅制青羊﹑鐵鑄瓶等古物和八角亭﹑青羊橋等古跡。每年農(nóng)歷二月間有花會﹐為成都游覽勝地。
1.指春天。
2.明堂名。明堂有五室﹐位于左面東方的叫青陽﹐為帝王祭祀﹑布政之所。
3.猶清揚﹐謂眉目清秀。
4.指青春年少的面容。
5.古代春天郊祀歌名。 6.傳說中黃帝二十五子之一﹐與夷鼓同為己姓。 7.地名。在今安徽省青陽縣『為涇縣地。唐置青陽縣﹐以其地在青山之陽而得名。明清屬安徽池州府。
1.樹木名。又叫水楊。落葉喬木﹐樹皮灰褐色﹐葉倒卵形﹐果實卵圓形。木材白色﹐質(zhì)地輕松﹐供建筑用。
1.地名。在今江蘇省南京市。
2.地名。在今湖北省江陵縣。
1.見"青要"。
1.見"青要"。
2.喻荷梗。
1.青玉。
2.青石的美稱。
3.喻碧峰。
1.青玉版。
1.指幽深的青山。
1.亦作"青腰"﹑"青葽"。玉女名。傳說中的仙女。
2.亦作"青腰"﹑"青葽"。傳說中主降霜雪的女神。亦用以借指秋季。
3.道教紫清帝君的別號。
1.礦石名。空青的別稱。
1.綠色的田野。
1.清夜。寂靜的深夜。青﹐通"清"。
戲曲腳色行當(dāng)。正旦”的別稱。
1.謂帝王被俘﹑受辱的預(yù)兆。
1.指宋元時地方獄吏。因穿皂衣﹐故稱。
1.《南史.宋紀(jì)上.武帝》﹕"﹝帝﹞后伐荻新洲見大蛇長數(shù)丈﹐射之﹐傷。明日復(fù)至洲﹐里聞有杵臼聲﹐往覘之﹐見童子數(shù)人皆青衣﹐于榛中搗藥。問其故﹐答曰﹕'我王為劉寄奴所射﹐合散傅之。'帝曰﹕'王神何不殺之?'答曰﹕'劉寄奴王者不死﹐不可殺。'帝叱之﹐皆散﹐仍收藥而反。"后遂以"青衣夢"指劉裕所創(chuàng)帝業(yè)。
1.差役﹐皂隸。
1.即蠶叢氏。教民蠶桑﹐民尊之為神。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