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荇菜。
1.征收捐稅。
1.猶起倒。
1.起兵;發(fā)兵。
1.打開;開啟。
2.方言。命令別人離開或讓開。
1.亦作"起坑"。
2.起身,起床。
3.指病愈。
1.謂對農田計畝征收錢糧。
1.猶起病。
1.方言。指牲畜發(fā)情。
1.占卜方法的一種。古代方士六壬術,有四課式,用占目之干支為推算之本,后因稱求卜為"起課"。其占法,或轉動刻有干支等字樣的兩個木盤(上名天盤,下名地盤),或搖銅錢看正反面,或用手指掐算,然后根據(jù)課義附會人事,推斷吉兇。
1.指驢馬起性﹑發(fā)情。
1.見"起炕"。
1.最敬重之大禮。先恭立,然后跪下,叩頭;再立起,再跪下,叩頭。
1.起床。
2.借指病愈。
3.起立;站起。
4.奮起;站出來;挺身而出。
5.起身來到。 6.發(fā)生;產(chǎn)生。 7.興盛;興起。 8.建造完成。 9.搜取出來;挖出來。 10.從……以來;開始。 11.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后,表示動作或情況開始并且遞進。 1
2.表示比較。 1
3.用在動詞后,表示向上。 1
4.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完成或達到目的。
1.發(fā)出聲響。
1.撳起波浪。亦喻生事。
1.奏樂。
1.打雷。
2.比喻聲音洪亮。
3.掃雷,排除地雷。
1.動身離開。
1.致力。
1.站起直立;站起來。多用示敬意。
2.豎立。
3.騰躍而起。
4.指涌起。
5.建造;建筑。 6.創(chuàng)建;建立。
1.興辦有益之事。
2.生利;生息。
1.定出體例;創(chuàng)立凡例。元周德清有《作詞起例》。
2.指作出規(guī)定。
1.律詩的第一第二兩句。
1.出酒令行酒。
1.見"起令隨令"。
1.指行酒令時,當場指物賦詩﹑即興捏合故事。
1.開始奏笙。龍,指樂器龍笙。
2.謂使龍騰起而行雨。
3.舊建筑物多附麗以龍形裝飾,稱"起龍"。
1.高樓。
2.造樓。
3.層層堆疊;層層疊疊。
1.騰躍而上。形容平步青云,大展鴻才。
2.上岸;登陸。
1.上路;登程。
1.帝﹑后的車駕起行。
1.始末。
2.或偏指結局﹑結果。
3.一起一落;起伏。
4.指跪下與起立。
1.啟程;動身。
2.比喻開始走上宦途。
1.舊時高級官吏出巡或上任時向沿途地方官府先行發(fā)下的通知牌。
1.至少;最低限度。
2.起算。
1.方言。指洪水泛濫。比喻風潮遍地。
1.物品表面因受到摩擦而顯得不光滑。
2.惱火。形容因不高興而將要發(fā)作的情狀。
3.織物整理工序之一。也叫拉毛或刮絨。
1.把錨拔起,指開船。
1.使面粉發(fā)酵。
1.面粉經(jīng)過發(fā)酵后制成的餅。
1.佛教語。指因緣和合而產(chǎn)生與因緣離散而消滅。
2.時隱時現(xiàn);時有時無。
3.謂玩弄手段,捏造是非。
1.發(fā)動民眾。
1.取名號;命名。
2.得名;獲取名望。
1.發(fā)光;發(fā)亮。
2.啟發(fā)使明了。
1.謂拖延時間。
1.扮演角色。
2.前后經(jīng)過,始末。
1.發(fā)墨,研墨產(chǎn)生墨汁。
1.交納。
1.方言。纏擾﹑纏磨。
1.見"起輦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