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形容詞
有道德的,有才能的,也指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2.
形容詞
敬辭。用于稱自己的晚輩或比自己小的平輩。
3.
形容詞
指善良、能干的。
4.
名詞
(Xián)姓。
1.
亦作“臤”。亦作“贒”。
2.
優(yōu)良;美善。
1.出自《禮記·內(nèi)則》若富則具二牲,獻其賢者於宗子。
2.出自《謝自然詩》人生處萬類,知識最為賢。
3.出自《縱難送曹生》有木幾而雕鏤削治之,愈密愈華愈賢。
3.
尊崇;器重。
1.出自《禮記·禮運》以賢勇知,以功為已。
2.出自《論衡·紀妖》始,簡子使姑布子卿相諸子,莫吉,至翟婦之子無恤,以為貴。簡子與語,賢之。
3.出自《老學(xué)庵筆記》神宗夜讀《宋璟傳》,賢其人。
4.出自《天涯紅淚記》若夫姜尚父、嚴子陵,名垂青史,后世賢之。
4.
勝過;超過。
1.出自《儀禮·鄉(xiāng)射禮》若右勝,則曰右賢于左;若左勝,則曰左賢于右。
2.出自《淮南子·說山》圣人無止,無以歲賢昔日愈昨也。
3.出自《容齋四筆·山公啟事》舊《潭帖》為識者稱許,以為賢於他本,然於此奏“未可倉卒”之下,乃云“風筆惻然”,全無意義。
4.出自《辨〈逸周書〉》云孔子所論百篇之余者,劉向說也,班氏不取,識賢於向矣。
5.
辛勞。
1.出自《詩·小雅·北山》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
2.出自《除苗授保康軍節(jié)度知潞州制》愍獨賢於煩使,俾暫佚於近藩。
3.出自《明良論二》我早晚直公所,已賢矣,已勞矣。
6.
對人的敬辭。冠于某些稱謂之前。
1.出自《顏氏家訓(xùn)·風操》凡與人言稱彼祖父母、世父母、父母及長姑皆加“尊”字,自叔父母以下則加“賢”字,尊卑之差也。
7.
作第二人稱的尊稱。猶君或公。亦徑作“你”用。
1.出自《李行中秀才醉眠亭》詩醉中對客眠何害,須信陶潛未若賢。
2.出自《減字木蘭花·贈勝之》詞天然宅院,賽了千千并萬萬。說與賢知,表德元來是勝之。
3.出自《北夢瑣言》顧曰:“何不道‘風來屎氣多’?”秀才云:“賢莫無禮。”
4.出自《清波別志》貫復(fù)呼之曰:“更煩賢問太師在杭州靜坐,今日至此,誰之力?童貫所以報太師亦盡矣。”
5.出自《西廂記諸宮調(diào)》又不待奪賢寺宇,又不待要賢金寶。
8.
有德行;多才能。
1.出自《書·大禹謨》克勤于邦,克儉于家,不自滿假,惟汝賢。
2.出自《圣主得賢臣頌》所任賢,則趨舍省而功施普;器用利,則用力少而就效眾。
3.出自《餞雍聿之潞州謁李中丞》詩主人才且賢,重士百金輕。
4.出自《殺狗記·安童將命》真?zhèn)€是妻賢夫禍少。
9.
指有德行或有才能的人。
1.出自《易·系辭上》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
2.出自《過秦論上》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
3.出自《相里使君第七男生日》詩誰道眾賢能繼體,須知個個出於藍。
4.出自《西游雜詠·玉門》英雄一代千秋業(yè),敢說前賢愧后生。
1.謂離開殿堂或堂屋。
2.謂妻子被丈夫遺棄或和丈夫離異。
1.指植物的根莖。《詩.邶風.谷風》"采葑采菲﹐無以下體。"毛傳"下體﹐根莖也。"孔穎達疏"言采葑菲之菜者﹐無以下體根莖之惡并棄其葉﹐以興為室家之法﹐無以其妻顏色之衰并棄其德。"后以"下體"喻婦人色衰。
2.喻不才。
3.人體的下部。亦特指男女的陰部。也叫"下身"。
4.猶賤體。謙稱己身之卑賤。
1.謂權(quán)喪于下,猶云大權(quán)旁落。
1.下等的田。
2.即下丹田。
1.請?zhí)?
2.送請?zhí)?/p>
1.聽取下面的意見。
1.星相迷信之說,面部及身體各分為三停。面上以人中至地閣為下停,身上以足為下停。見《麻衣相法全編.麻衣先生石室神異賦》注。繪畫及書法中亦有下停之說,下停猶言下部。
1.底下所說的跟這里所說的相同。多用于附注。
1.下面;下邊。
2.指事物發(fā)展的根本或起點。
1.大地。
2.四方;天下。
3.指人間。
4.偏遠的地方。
5.低洼之地。《書.禹貢》"厥土惟壤﹐下土墳壚。"孔傳"高者壤﹐下者壚。"一說﹐下等土地。孫星衍注引馬融曰"豫州地有三等﹐下者墳壚也。"
1.欺騙;騙取。
1.近黃昏的時候。
1.同"下帷"。
1.放下室內(nèi)懸掛的帷幕。指教書。
2.引申指閉門苦讀。
1.中醫(yī)指下肢癱瘓。
1.低下的地位;卑賤的地位。
2.坐次低的席位。
1.同"下晡"。
1.文中某句或某段以下的文字。
2.比喻事情的發(fā)展或結(jié)果。
1.問于在己之下者。如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以上問于下,皆謂下問。
1.正房旁邊的房屋。
1.清代兵制。順治后,滿州八旗分為上三旗和下五旗。正紅﹑正藍﹑鑲白﹑鑲紅﹑鑲藍稱為下五旗,由諸王﹑貝勒﹑貝子等分統(tǒng),駐守京師及各地。
1.從正午十二點到半夜十二點的一段時間,一般指從正午十二點后到日落的一段時間。
1.謂有圣德能繼先王功業(yè)。
1.猶末座。古人常以居下席表示謙敬。
1.方言。仔細。
1.古代品評人﹑物常分九等,下下為最末等。
1.指凡庸的人。
1.猶詳詳細細。
1.農(nóng)歷每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太陽跟地球的聯(lián)線和地球跟月亮的聯(lián)線成直角時,在地球上看到月亮呈"d"字形,這種月相稱下弦。
1.屈己以尊賢。
1.指一郡之中非郡守行政機構(gòu)所在的屬縣。
2.古代根據(jù)縣的人口﹑物產(chǎn)﹑地理形勢的條件,將縣劃分等級,下縣是條件較差的縣。
1.謂時間最晩或數(shù)量最小的限度。
1.偏遠的鄉(xiāng)間。
1.古代小學(xué)。
1.謂收工吃飯。
1.下行;下瀉。
1.屈意從人。
1.指每月下旬的辛日。
1.文字自上而下直寫直排的形式『字在改為橫寫橫排以前,書寫和印刷都是從上到下的,故稱"下行"。
2.公文從上級發(fā)往下級。
3.船從上游向下游行駛。
4.指聲音從高到低。
1.發(fā)脾氣。
1.謂學(xué)習(xí)人情事理的基本常識。
2.最差的學(xué)習(xí)。
3.向地位或?qū)W問不如自己的人請教。
1.謂學(xué)習(xí)人情事理,進而認識自然的法則。
1.每月二十一日到月底的日子。
1.咽下。
1.《禮記.中庸》"下焉者,雖善不尊,不尊不信。"鄭玄注"下謂臣也。"朱熹集注"下焉者,謂圣人在下,如孔子雖善于禮,而不在尊位也。"后以"下焉者"指次等者。
1.筵席的下位。指職位低的人。
1.謂藐視,看不起。
1.下眼看。
1.插秧。
1.將錢財裝進腰包。
2.彎腰。比喻屈服。
3.武功鍛煉的一種動作,上身盡力向后彎曲。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