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使遮擋覆蓋的東西向上離開。
2.
動詞
翻騰;翻動。
3.
動詞
用手向上舉。
1.
舉,以手舉物。
1.出自《左傳·成公十六年》乃掀公以出於淖。
2.
攻取。
1.出自《曹成王碑》掀蘄春,撇蘄水。
3.
撩起;揭開。
1.出自《夢溪筆談·雜志二》乃掀衣登陴,抗聲罵之,盡發其私。
2.出自《紅樓夢》雪雁快掀簾子,姑娘來了。
3.出自《啼笑因緣》黃鶴聲用手掀了玻璃上白紗向窗外一看。
4.出自《剪輯錯了的故事》老伴急忙掀鍋蓋,一碗現成的紅薯葉玉米糊糊坐在熱水里。
4.
引申為揭發。
1.出自《魯齋郎》百姓見無權,一昧里掀,潑家私如敗云風亂卷。遠,自有妙理,豈有掀屋角也?
2.出自《黎明的河邊·水落石出》可是你若掀他出來,政府也決饒不了他,俺還能受他的什么氣?
5.
向上翹。
1.出自《夢溪筆談·書畫》李成畫山上亭館及樓塔之類,皆仰畫飛檐,其說以為自下望上……蓋不知以大觀小之法,其閑折高折遠,自有妙理,豈有掀屋角也?
2.出自《抱妝盒》恰才個弓開的不掀,覷酴醾架邊,弦放的不偏,正芍藥闌近前。
3.出自《三國演義》﹝孫權﹞見其人濃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
4.出自《在祠堂里》那個老年的主人,突然地掀起沒有胡子的下巴,大聲地苦笑了。
6.
興起。
1.出自《在中華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上的政治報告》只要那個地方的戰事過去之后,那個地方就掀起了生產熱潮。
2.出自《銅墻鐵壁》全體出動的地方黨政干部,領導成千上萬的大小村莊掀起了緊急奮戰的浪潮。
7.
翻;推。參見“掀天”。
1.出自《幽事絕句》昨日風掀屋,今朝雨壞墻。
2.出自《兒女英雄傳》不想上了不過一箭多遠,那騾子忽然窩里發炮的一閃,把那白臉兒狼從騾子上掀將下來。
3.出自《老張的哲學》老張一手摘黑板上掛著的軍帽往頭上戴,一手掀著一本《國文》,找不認識的字。
4.出自《黎明的河邊·水落石出》事情的發展卻出乎了他的意外……鄭剛,要掀倒他的統治寶座。
8.
丟,甩。
1.出自《儒林外史》當下叫小廝搬出三十錠大元寶來,望桌上一掀,那元寶在桌上亂滾。
9.
鏟土工具。今多寫作“鍁”。
1.出自《合汗衫》眼見的凍死尸骸,料沒個人瞅睬,誰肯著半掀兒家土埋,老業人眼見的便撇在這荒郊外。
2.出自《紅樓夢》這個叉巴子,比我們那里的鐵掀還沈,那里拿得動他。
1.猶言出其不意。
1.謂出奇兵,用奇計。
2.特別,不平常。
1.見"出奇無窮"。
1.猶言出謀劃策。
1.見"出奇制勝"。
1.謂多出奇兵,多用奇計。比喻變化多端,使人難以捉摸。
以奇兵或奇謀來取勝戰爭貴在出奇制勝。
1.見"出奇制勝"。
1.呼吸;喘氣。
2.指排放空氣。
3.發泄氣憤。
4.嘆息。
5.猶神氣。有精神。
1.比喻無故受氣的人。
1.見"出氣洞"。
1.指軍隊出征所用的器具。
1.放債;貸錢于人。
2.拿出錢來。
1.猶言深入淺出。
1.謂脫離軀體。
1.按規定時間到工作場所工作。
2.外出辦理公務。
1.實際出勤數與應該出勤數的比率。
1.從里面到外面去。
2.用在動詞后,表示由里向外,逐漸遠去。
1.將畜類的圈肥清除出來。
1.比喻越出常規。
1.因原任人員去職或死亡而職位出現空缺。
1.猶言出眾。
1.見"出類拔萃"。
1.見"出羣材"。
1.亦作"出羣才"。
2.超群出眾的人才。
1.猶出群材。
1.指千里馬。
1.不以謀利為目的而賣出。
1.謂出力。
1.超出眾人。
2.到刑場殺人。
1.超出一般人;高人一等。
1.猶出人意表。
1.在人之下。
1.出人意外。
1.超出人們的意料之外。
1.超出人們的意料。
1.出來擔任(某種職位)。
1.朝日。
2.日出之處。
1.出進。
2.往來。
3.支出與收入。
4.勞逸;作息。
5.指所估計之數可能或上或下,接近而并不等同。 6.謂或出或入,有相似處,亦有相異處。 7.謂彎曲,不平直。 8.猶言上報下達。 9.謂朝廷內外。指出將入相。 10.謂涉獵廣博,融會貫通。 11.或進或出。比喻變化無定。 1
2.指女子嫁者與未嫁者。 1
3.特指呼吸。
1.一種讀書法,謂深入理解,靈活運用。
1.猶出將入相。
1.指日常生活。
1.猶言枉斷人罪。
1.猶言神出鬼沒。
1.出入無間隔,猶言進出自由。
1.出邊塞。
1.出殯。
異趁干得很出色|這正是文章的出色處。
原指隱士離開居處出任官職,后也泛指出仕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
1.猶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