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濉河,水名。發源于安徽北部,流入江蘇洪澤湖。
1.
水名。古蒗蕩渠的支津。今上游自河南省睢縣以上,為惠濟河道所占,在杞縣開封縣之間,更有一支入惠濟河,馀俱湮;下游在安徽省蕭縣、宿縣、靈璧、宿遷、泗縣等地,若斷若續,入于淮水。
1.出自《韓信》搏兵擊楚濉半涉,從初龍且聞信怯。
2.
水名。在福建省西部。參閱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福建四·邵武府》。
1.出自《讀史方輿紀要?福建四?邵武府》濉江,在(建寧)縣治南,本名綏江,以綏成縣名。后訛綏為濉也。俗名大溪。出寧化縣界中順山,經縣南五十里,亦曰寧溪。又東北流至此,曰濉江。
1.宋代應科舉考試者解試合格后被批準不經省試(禮部的考試)而直接參加殿試,謂之免省。
1.依照有關規定免除考試。
1.猶免賦。
1.免繳稅款。
免于世俗常情未能免俗。
1.只脫去皮殼的粗米。
1.即袒免。古代喪服。袒露左臂,以麻布纏頭。
1.免去徒刑而強迫勞動的罪犯。
1.指撤職。
1.謂免除罪罰;免禍。
2.免掉;脫離。
1.猶避席。離開座位,以示恭敬。
1.免官削爵。語出《漢書.貢禹傳》"犯者輒免官削爵,不得仕宦。"
1.聚集工匠﹑役夫。
1.雇用工匠。
1.離別。
1.古丑女名。
1.駢脅,肋骨長成一片。仳,通"比"。
1.離別。
1.毀傷。
2.毀壞剝蝕。
1.猶圮裂。
1.指難于通行的地方。
1.毀棄;荒廢。
1.隔絕。
1.猶坍毀。
1.毀壞;廢弛;坍塌。
1.坍塌毀壞。
1.毀滅;斷絕,隔絕。
2.謂哀痛欲絕。
1.(石頭)毀壞開裂。
1.破碎;分裂。
1.淹毀。
1.謂不能維系。
1.坍塌,傾頹。
1.亦作"圯闕"。
2.傾毀,殘缺。
1.見"圮缺"。
1.地面塌陷而形成的低洼。
1.壅塞。
1.毀害族類。
2.指衰敗的舊家族。
1.見"痞隔"。
1.亦作"痞鬲"。
2.郁結﹐阻滯不通。
1.痞子﹐惡棍。
1.壞話﹐含有惡意的話。
1.猶痞塊。
1.腹內郁結成塊的病。
1.胸腹郁結﹐阻滯不通。
1.腹內郁結成塊。
2.喻阻塞不通。
1.腹腔內可以摸得到的硬塊。
1.痞結又下痢。
1.郁結懣悶。滿﹐通"懣"。
1.脾臟郁結成塊的病。即慢性脾臟腫大。
1.郁結﹐阻滯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