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遀”。
2.
跟從;追從。
1.出自《老子》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2.出自《三國志·蜀志·魏延傳》﹝魏延﹞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
3.出自《南鄉子·雙荔枝》詞自小便相隨,綺席歌筵暫不離。
4.出自《紅樓夢》鴛鴦和玉釧兒皆不隨去,只看屋子。
5.出自《雷雨》女孩子當然隨著媽走,從前那是沒有法子。
3.
指跟從的人,隨侍的人。
1.出自《禮記·仲尼燕居》行則有隨,立則有序,古之義也。
4.
追逐;追求。
1.出自《易·隨》六三: 系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
2.出自《韓非子·初見秦》當此時也,隨荊以兵則荊可舉。
3.出自《詠懷》婉孌佞邪子,隨利來相欺。
5.
沿著;順著。
1.出自《書·禹貢》禹敷土,隨山刊木。
2.出自《漢書·西域傳序》自車師前王廷隨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為北道。
3.出自《賣婦行》饑人隨路死,白骨滿渠填。
4.出自《從文自傳·我所生長的地方》碉堡各用大石塊堆成,位置在山頂頭,隨了山嶺脈絡蜿蜒各處走去。
6.
附和;依從。
1.出自《荀子·儒效》隨其長子,事其便辟……是俗儒者也。
2.出自《楚辭·九辯》獨耿介而不隨兮,愿慕先圣之遺教。
3.出自《漢書·揚雄傳下》蕭規曹隨。
4.出自《溫柔制造者》我覺得你一切都是對的:我隨你。
5.出自《諸子平議·荀子一》隨其長子,謂奉一先生以為師,從而附和之也。
7.
聽任;任憑。
1.出自《韓非子·喻老》夫物有常容,因乘以導之,因隨物之容。
2.出自《史記·魏世家》秦葉陽、昆陽與舞陽鄰,聽使者之惡之,隨安陵氏而亡之。
3.出自《詩》宛轉任風吹,高低隨浪簸。
4.出自《三千里江山》不是尾到處有手風琴,有鑼鼓、胡琴,隨你喜歡什么就玩什么。
8.
聽使喚。
1.出自《北史·元孚傳》后遇風患,手足不隨,口不能言。
9.
隨即,馬上。
1.出自《墨子·雜守》守烽者事急,候無過五十,寇至葉,隨去之。
2.出自《史記·穰侯列傳》宋、中山數伐割地,而國隨以亡。
3.出自《儒林外史》鳳四老爺沉吟了一刻,竟收了;隨分做三份。
10.
依據;按照。
1.出自《商君書·禁使》賞隨功,罰隨罪。
2.出自《齊民要術·笨曲并酒》每酘皆用米九斗。隨甕大小,以滿為限。
3.出自《乞施行制國用疏上殿札子》乞隨材用人,使久於其任。
4.出自《從文自傳·一個老戰兵》各自隨方位調動,隨金鼓聲進退。
11.
方言。相似;像。
1.出自《哦,穆罕默德·阿麥德》瑪依奴爾個兒不太高,很壯,面色白里透紅,眉眼舒展,但臉型隨她爸爸,略顯扁平。
12.
足趾。
1.出自《易·艮》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
2.出自《新書·容經》隨前以舉項衡以下,寧速無遲。
13.
卦名。《易》六十四卦之一。震下兌上。
1.出自《易·隨》隨: 元亨,利貞,無咎。
14.
周封國名。
1.出自《左傳·桓公六年》楚武王侵隨,使薳章求成焉。
15.
古地名。
1.出自《左傳·隱公五年》翼侯奔隨。
16.
姓。漢代有隨何。見《史記·高祖本紀》。
1.出自《廣韻?支韻》隨,姓。《風俗通》云:“隨侯之后,漢有博士隨何。”
1.表彰賞賜。
1.猶察訪。
1.經審查后復職。
1.制陶工人。
1.古跡名。在河南洛陽東南『末董卓專朝政,自洛陽徙都西入關,焚燒宮闕『獻帝初平二年孫堅進兵入洛,掃除宗廟,堅軍城南甄官井上,令人入井,探得漢傳國璽。參閱《三國志.吳志.孫堅傳》裴松之注。亦省作"甄井"。
1.審察記載。
1.嘉獎。
2.賞識稱揚。
1.鹽任用。
1.見"甄官井"。
1.猶闡揚,闡明。
1.甄別錄用;選擇采用。
2.猶選錄。
1.舊時考試前的一種非正式考試,錄取后,始準應正式考試。
1.審察論定。
1.甄別免除。
1.辨明;明察。
2.通曉。
3.顯明。
1.表彰,賞賜。
1.指洛神。
1.甄別品評。
1.謂鹽錄用優秀的人才。
1.簡拔獎勵。
1.舊說三國魏曹植感念甄后作《洛神賦》,因稱洛神為甄神。
1.亦作"甄升"。亦作"甄升"。
2.甄別提升,晉升。
1.猶辨識。
1.審察事理。
1.審核錄用。
1.闡揚敘述。
1.有選擇地搜集。
1.燒制瓦器。
2.化育;培養造就。
3.喻天地,造化。
1.揉捏泥土。
1.[梵kimnara]謂似人非人。佛教謂天龍八部中的歌神﹑樂神。亦泛稱為聽佛說法而化現人形的諸天龍神。
1.陶冶百姓。
1.辨析精審。
1.鹽重用。
1.敬慎而保持警惕。
1.分別敘述。
2.猶銓敘。
1.經甄別而加以提升或任用。
1.甄別選擇。
1.燒制陶器和熔煉金屬。比喻造就人才。
1.謂經審察而以為奇異。
2.謂提拔任用優異人才。
1.審察引用。
1.猶培養。
1.分別記述。
1.謂鑒別人才。
1.震驚恐懼。駴﹐同"駭"。
1.謂驚恐之極而汗出。
1.震動搖憾。
震動;搖動山岳震撼|震撼大地|震撼世界人民的心。
1.顯赫。
2.使震驚。
1.隆隆的雷聲。喻皇帝的言論命令等。
1.怒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