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訴”。
2.
名詞
用于人名,李愬,唐朝人。
1.
訴說;告發。
1.出自《詩·邶風·柏舟》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2.出自《新唐書·張鎰傳》假令縱實犯法,事不緣奴,尚宜錄勛念亡,以從蕩宥,況為奴所愬耶?
3.出自《履園叢話·景賢·書周孝子事》吾所以逃歸者,欲愬之官也。
2.
誹謗。
1.出自《論語·憲問》公伯寮愬子路於季孫。
2.出自《說苑·臣術》愬無罪者,國之賊也。
3.出自《后漢書·馮衍傳下》誅犁??之介圣兮,討臧倉之愬知。
3.
通“遡”。向著。
1.出自《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且魏有破國之志,韓見亡,必東面而愬於齊矣。
2.出自《文選·潘岳〈西征賦〉》發閿鄉而警策,愬黃巷以濟潼。
3.出自《林下四友贊》籍豐草兮偃臥,愬長風兮浩歌。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