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敘說,向人完全地、無保留地說出。
2.
動詞
控告。
1.
告訴;訴說。
1.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晉侯使士??為二公子筑蒲與屈,不慎,置薪焉。夷吾訴之。公使讓之。
2.出自《琶琵行》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意。
3.出自《兒女英雄傳》姑娘,你若在店里就把那騾夫要謀我資財害我性命的話直捷了當(dāng)?shù)母嬖V了我,豈不省了你一番大事?
4.出自《母親》三姑太太老訴不完家里的一些慪氣的事,姨太太怎樣撒潑哪,丫頭怎樣放刁哪。
2.
控告。
1.出自《漢書·成帝紀(jì)》刑罰不中,眾冤失職,趨闕者告訴不絕。
2.出自《新唐書·王??傳》部中首領(lǐng)沓墨,民詣府訴。
3.
讒害;毀謗。
1.出自《左傳·成公十六年》郤犨將新軍,且為公族大夫,以主東諸侯。取貨于宣伯,而訴公于晉侯。晉侯不見公。
2.出自《辯命論》夷叔斃淑媛之言,子輿困臧倉之訴,圣賢猶若此,而況庸庸者乎!
4.
謂辭酒。
1.出自《對梨華贈皇甫秀才》詩且戀殘陽留綺席,莫推細袖訴金卮。
2.出自《定風(fēng)波》詞休訴金尊推玉臂,從醉,明朝有酒誰遣持。
3.出自《詩詞曲語詞匯釋》訴,辭酒之義。
5.
求;求助。
1.出自《家》一種渴欲訴諸正義的感情在琴的身體內(nèi)發(fā)生了。
2.出自《中國史稿》各部落間利害關(guān)系有時不得不訴諸強力去解決,因為任何部落的本身習(xí)慣和傳統(tǒng)在這里往往是無效的。
6.
引申為分辯,申辯。
1.出自《后漢書·皇后紀(jì)上·和熹鄧皇后》有囚實不殺人而被考自誣,羸困輿見,畏吏,不敢言,將去,舉頭若欲自訴。
1.美麗的花朵。
1.神妙的作用。
1.道家指超乎"有"和"無"以上的原始存在。
2.佛教指非有之有。與非空之空的"真空"相對。
1.詞美意深而富于情趣的言語。
1.深遠。妙,通"眇"。
1.精心選擇。
1.精妙的珍品。
1.精微幽深的旨意。
2.好的意見,計謀。
1.猶妙旨。
1.美的資質(zhì)﹑才德。
1.指能奏出動聽樂聲的竹制樂器。
1.指美妙婉轉(zhuǎn)的歌喉。
1.見"妙著"。
1.精妙的刀斧工。泛指功力精深的技能。
1.美好的姿色。
1.指駿馬。
1.宗廟﹑祠廟中立的石碑。亦指刻于廟碑上的記述死者功德的文字。
1.指朝廷的謀略。
1.宗廟和朝廷。
2.專指朝廷。君主聽政的地方。
3.專指朝廷。以君主為首的中央政府。
1.祭于宗廟。
2.廟宇和祠堂。
1.指太廟的殿堂。
1.用朝廷制訂的策略制勝敵人。
1.管理道教廟宇的道官。
1.監(jiān)守太廟的民戶。
1.朝廷的謀劃。
中國城鄉(xiāng)在寺廟節(jié)日或規(guī)定日期舉辦的集市形式。一般設(shè)在寺廟內(nèi)或其附近地段。以交易日常生活用品和農(nóng)副產(chǎn)品為主,并配以各種文藝表演和風(fēng)味小吃。
1.封建時代稱皇帝父祖的名諱。
1.古代嗣君即位或封建諸王必拜謁祖廟,謂之"廟見"。
2.古婚禮,婦入夫家,若公婆已故,則于三月后至家廟參拜公婆神位,稱為"廟見"。
3.稱新婦首次拜謁祖廟為廟見。
1.朝廷。指以君王為首的中央政府。
2.朝廷。借指天子。太廟兩廊。
1.宗廟音樂。多用于祭祀或頌德。
1.朝廷的法制。
1.朝廷的謀略。
1.朝廷對政事的議論。
1.《詩.周頌.清廟序》鄭玄箋"廟之言貌也,死者精神不可得而見,但以生時之居,立宮室象貌為之耳。"因稱廟宇及神像為廟貌。
1.宗廟﹑寺廟的門。
2.特指殯宮的門。
1.猶廟謀。
1.猶廟算。
1.宗廟中的廚房。
1.宗廟的屏蔽。
1.宗廟的祭器。
1.寢廟。指宗廟的前廟和后寢。
1.語出《禮記.樂記》"《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嘆,有遺音者矣。"孔穎達疏"《清廟》之瑟,謂歌《清廟》之詩所彈之瑟……弦聲既濁,瑟音又遲,是質(zhì)素之聲,非要妙之響。"后用以喻質(zhì)樸而可施于教化的音樂。
1.宗廟和社稷。
2.以喻國家。
1.宗廟祭祀用的牲畜。
1.指朝廷預(yù)先制定的克敵制勝的謀略。
1.宗廟中藏神主的石匣。亦借指祖宗神靈。
1.謂死后立廟,受人奉祀,享受祭饗。
1.設(shè)在寺廟內(nèi)或其附近的集市。
1.指宗廟內(nèi)安置神主之石室。
1.即太祝。為漢代太常屬官。
2.立廟奉祀。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