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僝僽”,〈書〉①愁苦;煩惱。②憔悴。③折磨。④埋怨;嗔怪。⑤排遣。
1.
薄弱;懦弱。
1.出自《與王仲山》不自意遂見取於名賢,獲華袞之榮也,為之大喜過望;而內(nèi)顧僝然無當,卒又驚以疑也。
2.出自《尊隱》朝士僝焉偷息,簡焉偷活,側(cè)焉徨徨商去留,則山中之歲月定矣。
2.
見“僝僽”。責罵;埋怨。
1.出自《憶帝京·私情》詞斷腸時,至今依舊,鏡中消瘦。那人知后,怕夯你來僝僽。
2.出自《新編五代史平話·漢史上》李洪信管著家計,和那弟弟李洪義兩個一向僝僽劉知遠,要趕將他出去。
3.出自《西游記》言來語去成僝僽,意惡情兇要報冤。
3.
見“僝僽”。折磨。
1.出自《宴桃源·書趙伯充家小姬領巾》詞天氣把人僝僽,落絮游絲時候。茶飯可曾忺,鏡中贏得銷瘦。
2.出自《羅李郎》我不合一路上作念你許多時,離鄉(xiāng)背井將你僝僽死。
4.
見“僝僽”。引申為揉搓。
1.出自《度柳翠》抖搜的寶釧鳴,僝僽的云髻松,阿摟的湘裙皺。
5.
見“僝僽”。煩惱;愁苦。
1.出自《宴桃源》詞簾幕疏疏風透,庭下月寒花瘦。寬盡沈郎衣,方寸不禁僝僽。
2.出自《西游記》我今尋他去,你千萬莫僝僽,好生供養(yǎng)師父。
3.出自《長生殿·得信》﹝生驚哭介﹞呀,這等說來,妃子永無再見之期了,兀的不痛殺寡人也!﹝丑﹞萬歲爺,請休僝僽。
4.出自《千里獨行》我這里自躊躕,自埋怨,我這里自僝僽。
6.
見“僝僽”。憔悴。
1.出自《如夢令·比梅》詞僝僽,僝僽,比著梅花誰瘦。
2.出自《如夢令·懷譚友夏》詞對影黯無言,欲道別來清瘦。春驟,春驟,風底落紅僝僽。
7.
見“僝僽”。謂排遣愁懷。
1.出自《蝶戀花·和楊濟翁韻》詞可惜春殘風雨又,收拾情懷,長把詩僝僽。
1.亦作"一脈"。
2.河流或山脈的一支。
3.猶言一線,一縷。多用于連貫相承的事物。
4.親族﹑師弟﹑詩文等前后相承的一系。
5.中醫(yī)指一種脈象。
從一個系統(tǒng)或派別傳授繼承下來一脈相承,如薪傳火。
1.謂一個血統(tǒng)或派系世代相續(xù)流傳下來。常比喻某種思想﹑學說或行為之間的繼承關系。
1.謂事物之間相互關聯(lián),猶如一條脈絡貫穿下來可以互通。
1.方言。一向。
2.方言。全都。
3.方言。一共。
一根毛也不肯拔掉。比喻極端吝嗇。語出《孟子·盡心》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p>
1.一個妹妹。
2.長妹。
1.胡亂地。
1.一道門戶。
2.一條門路;一個途徑。
3.一族;一家。
4.一個來源。
5.猶言一類。 6.一種風格;一個派別。 7.一件,一樁。 8.方言。一直;一個勁兒。
1.謂家大人多。
1.謂同門兄弟。
1.一心一意。
1.《列子.黃帝》"﹝黃帝﹞晝寢而夢,游于華胥氏之國。華胥氏之國在弇州之西,臺州之北,不知斯齊國幾千萬里;蓋非舟車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后因稱一場幻夢為"一夢華胥"。
1.一迷。
2.猶一概。
1.同"一見如故"。
1.亦作"一面之辭"。
2.單方面的話。
1.見"一面之詞"。
1.謂只見過一面,了解不深。
1.見"一面之交"。
1.謂一味任性。
1.謂使人民的思想風俗齊同。
比喻平時默默無聞,一下子作出驚人的表現(xiàn)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1.閉眼不能再看,指死亡。語出《戰(zhàn)國策.楚策一》"有斷脰決腹,一瞑而萬世不視,不知所益,以憂社稷者。"鮑彪注"瞑,不視也,謂死。"
2.形容不怕犧牲。
3.人為的閉眼不看。指逃避現(xiàn)實。
1.指死亡。
1.指死亡。超幽默詼諧意味。
1.謂受任一官的榮耀。
1.樣子完全相同。
①一條;一片一抹夕照|天邊一抹晚霞。②(-mā)一擦用毛巾一抹就抹掉了。
1.謂全部抹掉。
1.一轉(zhuǎn)頭。
1.舊時一百紙錢之稱。亦泛指一串紙錢。
2.猶一向。
1.一大步。驀,猶邁。
1.《禮記.儒行》"儒有一畝之宮,環(huán)堵之室,篳門圭窬,篷戶甕牖。"后因以"一畝宮"稱寒士的簡陋居處。
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和嶠﹞曰'元裒如北廈門,拉攞自欲壞,非一木所能支。'"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廈將顛,非一木所支也。"后以"一木難支"謂崩潰的形勢非一人所能挽救。
2.喻艱巨的事業(yè)非一人所能勝任。
1.謂細小的木材。亦喻微薄的才力。
1.一只眼睛;獨眼。
2.一個網(wǎng)眼。
3.一眼望去。
1.見"一目了然"。
1.一眼能看十行文章。形容閱讀的速度極快。語本《梁書·簡文帝紀》"讀書十行俱下。"及《北齊書·河南康舒王孝瑜傳》"兼愛文學,讀書敏速,十行俱下。"
1.猶一目十行。
1.猶一目十行。
1.指見解片面,不能看到事物整體的人。
1.謂一次沐浴須三度握其已散之發(fā)。形容求賢殷切或事務繁勞。
1.指一個親善的國家。
1.猶一味。
1.指一個僧人。衲,僧衣。
1.方言。形容心情煩躁,看什么都不順眼。
1.某一項專長或技能。
1.俗諺。被蛇咬以后見草繩亦懼。比喻一次遭殃,終有余悸。
1.見"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1.原謂去年雖小,今年已大,俗語相傳,遂致顛倒。亦謂年紀已大卻反變得幼稚。多指言語行動等不夠得體或莊重。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