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象聲詞。
1.亦作"寒邱"。
2.荒涼的山丘;冷落寂靜的山丘。
1.見"寒丘"。
深秋。
1.借指冷落的墓地。古人多于墓地植楸,故稱。
1.清冽的泉水或井水。
2.《詩.邶風.凱風》"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詩序謂"美七子能盡其孝道,以慰其母心"◇世遂以"寒泉"為子女孝敬母親的典故。
3.猶黃泉,九泉。
4.古代泉名。在今湖南祁陽縣境內(nèi)。
1.地名。在今河南省濮陽縣南。
1.《詩.邶風.凱風》"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后以"寒泉之思"指子女對母親的孝思或子女思念母親的心情。
1.謂土壤溫度低而瘠薄。
1.寒天的麻雀。
1.寒天的鵲鳥。
1.即瘧疾。
1.門第低微的人。
2.貧苦的人。
1.寒冷的天氣。
2.寒冬的太陽。
1.冬日宮室的南檐。
2.寒天的花。
1.謂寒賤庸劣者。
1.貧寒的讀書人。
1.猶寒花。
1.苦寒的邊塞。
1.形容寒氣凝聚。謂嚴寒。
2.形容詩文艱澀不流暢。
3.猶寒酸。貧困,困窘。
1.猶寒儉。過度節(jié)儉。
1.形容寒冷之氣逼人。
2.形容陰森可怕。
1.積放水中,供魚棲息,以誘捕魚的柴木。
1.稱寒冷季節(jié)的沙灘。
1.傳說中北方鈔之山。
2.冷落寂靜的山;寒天的山。
3.指浙江省天臺縣的寒巖。唐詩僧寒山子曾居此。
4.即寒山子。
5.地名。在江蘇省吳縣西,本支硎山之支峰,明處士趙宧光曾隱居于此。 6.地名。在江蘇省徐州市東南。 7.地名。在廣西玉林縣西北三十里。參閱《九域志》。
1.寺名。在今江蘇省蘇州市西楓橋鎮(zhèn)。相傳唐詩僧寒山子曾居于此,故名。始建于南朝梁天監(jiān)年間,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楓橋寺。宋嘉佑中曾改名普明禪院。
1.唐代著名詩僧,居浙江天臺寒巖,因稱寒山子或寒山。與國清寺僧拾得友善∶吟詩唱偈,有詩三百馀首,后人輯為《寒山子詩集》三卷。
1.中醫(yī)病名。癥見腹中拘攣,繞臍疼痛,惡寒肢冷而汗出。多為寒邪凝滯腹內(nèi)所致。
2.中醫(yī)指疝氣的一種。癥見陰囊腫硬而冷,睪丸痛,喜暖畏寒或形寒足冷等。
1.指秋風。因五音中的商音屬秋,故稱。
1.寒冷荒涼的野外。
1.明代于冬月審理囚犯,并予減等處理的一種措施。無常制。
1.貧苦的讀書人。
1.寒冬的聲響,如風聲﹑雨聲﹑鳥鳴聲等。
2.凄涼的聲音。
1.亦作"寒濕"。
2.寒冷潮濕。
1.寒冷的巖石。
2.即鹵堿。入中藥,味苦,性寒。主治大熱消渴等。
1.唐詩僧寒山和拾得的并稱。
節(jié)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從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飯,所以叫寒食。有的地區(qū)清明叫寒食。
1.古代藥名。服后宜吃冷食,故名。配劑中主要有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鐘乳石﹑硫磺等五種礦石,因又稱五石散。相傳其方始于漢代,魏晉南北朝名士服用此散,成為一時的風氣。往往有服后殘廢致死的。
〈書〉貧窮的讀書人。
1.謂秋冬的物候。
2.過冬之事。
1.嚴寒的威力。
1.貧寒人家。
1.形容詩的風格冷峻艱澀。
1.寒天生長的蔬菜;冬天食用的蔬菜。
1.即寒暑表。
1.寒天的樹木;冷清凋殘的樹林。詩文中常以襯托冷落與蕭條的環(huán)境氣氛。
1.貧寒的平民。
1.寒涼的激流。
1.寒冷的冰霜。
1.涼水。
2.常指清冷的河水。
1.因受寒而咳嗽。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