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小土山;土堆。
2.
名詞
〈書〉墳墓。
3.
量詞
水田分成大小不同的塊,一塊叫一丘。
4.
動詞
用磚石封閉有尸體的棺材,浮厝。
5.
名詞
(Qiū)姓。
1.
“丠”的今字。“亦作“坵”。亦作“邱”。
2.
自然形成的小土山。
1.出自《書·禹貢》九河既道……桑土既蠶,是降丘宅土。
2.出自《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詩人靈騫都野,鱗翰聳淵丘。
3.出自《送楊少尹序》某水某丘,吾童子時所釣游也。
4.出自《鈷??潭西小丘記》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樹。
3.
廢墟;故墟。
1.出自《楚辭·九章·哀郢》曾不知夏之為丘兮,孰兩東門之可蕪?
2.出自《后漢書·馮衍傳下》西顧酆鎬,周秦之丘,宮觀之墟,通視千里,覽見舊都,遂定都塋焉。
3.出自《閔荒》詩不知新都城,已為征戰丘。
4.
墳墓。
1.出自《方言》冢,自關而東謂之丘。小者謂之??,大者謂之丘。
2.出自《祭女拿女文》飲食芳甘,棺輿華好。歸于其丘,萬古是保。
3.出自《鳳凰山》詩青山滿天地,何往為吾丘。
4.出自《紅樓夢》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
5.
田壟;田疇。
1.出自《文選·李康〈運命論〉》命駕而游五都之市,則天下之貨畢陳矣;褰裳而涉汶陽之丘,則天下之稼如云矣。
2.出自《新唐書·宇文融傳》融乃奏慕容琦……賈晉等二十九人為勸農判官,假御史分按州縣,括正丘畝,招俫戶口而分業之。
6.
居邑,村落。
1.出自《文選·鮑照〈結客少年場行〉》去鄉三十載,復得還舊丘。
2.出自《余與陸務觀自圣政所分袂留此為贈》詩宦途流轉幾沉浮,雞黍何年共一丘。
7.
古代區劃田地、政區的單位名。
1.出自《周禮·地官·小司徒》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
2.出自《漢書·刑法志》因井田而制軍賦。地方一里為井,有稅有賦。稅以足食,賦以足兵。故四井為邑,四邑為丘。丘,十六井也。有戎馬一匹,牛三頭。
8.
量詞。塊。
1.出自《湘江十夜》在一丘蕎麥干田里,他們找到了二大隊長。
2.出自《高高的白楊樹·在果樹園里》翻過幾丘連接起來的光禿禿的山坡,就可以望見社里的辦公房了。
9.
大。
1.出自《管子·侈靡》鄉丘老不通。
10.
空。參見“丘亭”、“丘城”。
1.出自《廣雅·釋詁三》丘,空也。
11.
姓。春秋邾有大夫丘弱。見《左傳·昭公二三年》。
1.出自《通志?氏族略三》丘氏,姜姓。太公封於齊而都營丘,其支庶居於營丘者,遂以丘為氏。其地在今齊州臨淄。或云,濰坊昌樂有營丘故城。
12.
聚。
1.出自《釋名?釋州國》丘,聚也。
1.猶監斬。
1.監督實行。
2.監察巡視。
1.監督修造。
2.指對書籍修纂工作的監督。
3.監督編修書籍之官。
1.清末在中等以上學堂設立的學官。也稱學監。主管學生的學習﹑生活起居和日常行為。
1.鑒戒之言。監,通"鑒"。
1.監督而使之統一。
1.猶審議。
1.監督引導。
1.監守印信。
2.監督印刷。宋歐陽修有《圣俞在南省監印進士試卷有兀然獨坐之嘆因思去歲同在禮闈慨然有感兼簡子華景仁》詩。
監禁犯人的處所。
1.統領。
1.國子監課業考試第一名。
1.即監寺。
2.書院的主持者。
1.察看。
1.監督制造。
2.負有監督制造之責的官吏或職員。
1.審察選擇。
1.道觀執事者之一。主管齋醮諸事。
2.見"監齋使者"。
1.寺觀廚房里供的神。
1.唐杜甫有《李監宅》詩。李監據傳即李令問,開元中為秘書監。其人好美服珍饌,以奢侈聞名◇以"監宅"喻豪門。
1.監督執行死刑。
1.監督戰事。
2.指督戰官。
1.監,通"鑒"。猶照臨。
2.監,通"鑒"。監生的憑證。
1.督戰。
1.監督主持。
1.監督和管理。
1.監察州縣。
2.指監察州縣之官。
3.宋代于諸州置通判,亦稱監州。
1.謂鑒察。監,通"鑒"。
1.盜竊自己所負責經管的公家財物。
1.監督鑄造錢幣的官職。
1.監督編撰。
1.監督追回。
1.猶宦者。
1.監督統管。
1.監守的士兵。
1.監督制作。
1.箋記﹑表章。
1.古代細布名。即筒中布。
1.用于書寫的紙和彩帛。泛指精美的紙。
1.文書的草稿。
1.注釋﹐解說文義。
1.猶箋書。給長官的信札文書。
1.回信。以箋札回答。
1.文書。
1.箋紙﹐信箋。
1.謂紙和筆。
1.紙筆。
2.書翰。
1.紙筆。
1.比喻美妙的詞章。
1.古代文體之一。給長官的書啟。
1.淺小貌。喻見識淺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