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爬行動物,身體長圓而扁,背部隆起,有堅硬的殼,四肢短,趾有蹼,頭、尾巴和四肢都能縮入甲殼內。多生活在水邊,吃植物或小動物。種類很多。龜甲可入藥,古人用龜甲占卜。
1.
亦作“亀”。
2.
爬行動物的一科。身體長圓而扁,背腹都有硬甲,四肢短,趾有蹼,頭、尾和四肢都能縮入甲殼內。多生活在水邊,吃植物或小動物。生命力強,耐饑渴,肉可食,甲可入藥。
1.出自《禮記·禮運》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2.出自《江賦》有龜六眸。
3.出自《履齋示兒編·雜記·因物得名》僂句之地出龜,則名龜曰僂句;蔡地出龜,則名龜曰蔡。
3.
龜甲。古代用作占卜之具,遂為占卜之稱。
1.出自《詩·小雅·小旻》我龜既厭,不我告猶。
2.出自《左傳·僖公四年》筮短龜長。
3.出自《祭刁博士繹文》令龜得日,棺還無咎。
4.
龜甲。古代用作貨幣。參見“龜貝”。
1.出自《廣雅·釋詁》龜,貨也。
2.出自《玉篇·骨部》龜,貨之寶也。
5.
指獸類背部隆高處。
1.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麋興于前,射麋麗龜。
2.出自《東丹王射鹿圖》詩雄狐狡兔皆遁藏,射麋麗龜走且僵。
6.
龜袋的省稱。
1.出自《新唐書·車服志》天授二年,改佩魚皆為龜。
2.出自《侄宰與外甥蔡駰下第東歸》詩黃金鑄佩印,白玉刻佩龜。
7.
印章的代稱。古代印章多為龜形紐,故稱。參見“龜緺”。
1.出自《初去郡》詩牽絲及元興,解龜在景平。
2.出自《鳳閣王侍郎傳論贊》公侯保輔之尊,令仆卿尹之貴,紐龜鳴玉,紫蓋朱軒。
8.
龜形的碑座。
1.出自《題酸棗縣蔡中郎碑》詩蒼苔滿字土埋龜,風雨銷磨絕妙詞。
2.出自《詠石得天字》龜埋遺碣下,麟仆古塋前。
9.
酒杯。古時以龜目飾尊,后遂借稱酒杯。
1.出自《送君南浦賦》及夫樂闋人散,龜飛日曛。
10.
詈詞。譏稱其妻有外遇的人。
1.出自《輟耕錄·廢家子孫詩》“宅眷皆為撐目兔,舍人總作縮頭龜。”……夫兔撐目望月而孕,則婦女之不夫而妊也。
11.
詈詞。舊時開設妓院的男子。
1.出自《清稗類鈔·娼妓·天津之妓》北幫女閭自稱曰店,其龜、鴇曰掌柜。
12.
指男性生殖器。
1.出自《金瓶梅詞話》今老爹不上三十一二年紀,正是當年漢子,大身材,一表人物,也曾吃藥養龜。
13.
星座名。參見“龜星”。
1.出自《清會典圖·天文恒星十四》龜五星。
14.
古地名。
1.出自《春秋·桓公十二年》冬,十有一月,公會宋公于龜。
15.
山名。參見“龜山”、“龜蒙”。
1.出自《詩·魯頌·??宮》奄有龜蒙
2.出自《紀南陵題五松山》詩龜山蔽魯國,有斧且無柯。
3.出自《水經注·漸江水》浙江又北逕山陰縣西,西門外百余步,有怪山……其形似龜,故亦有龜山之稱也,越起靈臺於山上。
4.出自《輿地紀勝·涪州》龜山在黔江東岸之山,今州治據一小山,其形如龜。
5.出自《大明一統志·延平府》龜山在將樂縣北三里,山形如龜,宋楊時歸休於此,因號龜山。
6.出自《周袞州刺史廣饒公宇文公神道碑》建??濟漯,擁節龜蒙。
7.出自《送雍陶侍御赴兗州裴尚書命》詩洙泗秋微動,龜蒙月正圓。
1.即通才。
2.通用之材。
1.指博學多才﹑見識練達的人。
1.流通財貨。
2.謂朋友間互通財物。
1.漢時稱布單衣。
2.普遍裁減。
1.修道,參佛。
1.輪船上可以容納許多乘客的大艙。
1.舊時稱交通管理機構。亦指該機構的官吏。
1.謂開通漕運河道。
1.木通。
2.即通脫木。
1.用通草(通脫木)制作的花。
1.見"通鄽"。
1.指四通八達的市集。
1.淹通深遠。
2.總長。
3.方言。全部。
1.即通腸米。
2.使腸胃通暢。
1.謂僅能稍通腸胃的極難得到的米。
1.平常,普通。
①通行無阻道路通暢|呼吸通暢。②文字、思路等順暢流利文章立意新,句子也通暢。
1.謂同棲于一個窩巢。
1.潮水流通。
1.有車往來。
2.鐵路或公路等修通,開始行車。
1.合計;總共。
2.平均。
1.亦作"通澈"。
2.通曉;明白。
3.通侯。
1.見"通徹"。
1.禱告,禱祝。
1.猶報曉。
1.通常的稱呼。
2.一般的說法。
1.方言。全部,整個。
1.通報呈遞。
2.掌管賓客往來聯絡事務的人。
1.表達誠意。
2.猶通陳。
1.賭博時莊家贏了其他各家。
1.護城河。
1.猶通行。
1.猶通紅。
1.猶通令,把同一命令發往各地。
1.全面籌劃。
1.交際往來。
1.見"通脫"。
1.流通的河川。
1.通報傳達。
1.豁達寬厚。
1.傳話。
2.指譯員。
1.呈遞書面意見。
2.傳達話語。
1.出示名片以求延見。刺,名片。
2.通報傳遞來訪者的姓名或名片。
1.亦作"通麤"。
2.謂通順與粗疏。
1.見"通粗"。
1.謂升任高一級的副職。
①通行到達前山與后山互相不能通達。②洞明;通曉人情世故無不通達|老先生乃是通達之人。
1.一種中間相通,可以放錢物的腰帶。
1.猶言通宵達旦。
1.聯絡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