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地面為沙石覆蓋,缺乏流水,氣候干燥,植物稀少的地區。
2.
形容詞
冷淡地;不經心地。
1.
沙漠。
1.出自《九思·疾世》逾隴堆兮渡漠,過桂車兮合黎。
2.出自《使至塞上》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3.出自《春歌》詩那紅霞一片一片——照亮莽原大漠。
2.
廣大。參見“漠漠”。
1.出自《省試秋風生桂枝》詩漠漠看無際,蕭蕭別有聲。
2.出自《醒世恒言·李玉英獄中訟冤》荒原漠漠,野草萋萋,四郊荊棘交橫,一望黃沙無際。
3.出自《秋色賦·焦裕祿的光輝》但見蘭考平原上,黃土漠漠,沙丘累累。
3.
寂靜無聲。
1.出自《淮南子·俶真訓》是故傷死者其鬼嬈,時既者其神漠。
2.出自《漢書·馮奉世傳》四方饑饉,朝廷方以為憂,而遭羌變。玄成等漠然,莫有對者。
4.
清靜淡泊。
1.出自《莊子·知北游》嘗相與無為乎!澹而靜乎!漠而清乎!調而閑乎!
2.出自《楚辭·遠游》漠虛靜以恬愉兮,澹無為而自得。
3.出自《新語·無為》寂若無治國之意,漠若無憂民之心,然天下治。
5.
冷淡;不關心。
1.出自《劉繼莊傳》又其棲棲吳頭楚尾間,漠不為枌榆之念。
2.出自《清史稿·禮志五》或偶詣祖陵,漠不動心,視同覽古,是忘本也。
3.出自《青春之歌》王曉燕把傳單拿起來看了一眼,漠不經意地丟在桌上。
6.
清澈;澄清。
1.出自《爾雅·釋言》漠,清也。
2.出自《列女傳·宋鮑女宗》婦人一醮不改,夫死不嫁……澈漠酒醴,羞饋食以事舅姑。
7.
迷茫;迷濛。
1.出自《四醉圖贊》漠乎其如忘其聲,茫乎其如忘其形。
8.
茂盛貌。參見“漠漠”。
1.出自《駕自啟圣還內》詩紛紛瑞氣隨云漢,漠漠榮光上日旗。
2.出自《尉遲杯慢·李花》詞重重繡?珠箔,障秾艷霏霏,異香漠漠。
3.出自《落花篇》漠漠芳馨百珍重,亭亭根蒂一漂零。
9.
量詞。古代表示微量的重量單位。
1.出自《宛署雜記·繇賦》正賦中通共起存銀叁千陸百陸拾捌兩柒錢伍分貳厘陸毫伍絲肆微捌纖陸沙陸塵陸埃壹渺貳漠伍糢。
1.木工拉墨線裁直。用以比喻剛直不阿。
1.遷延時日。
1.引導啟示。
1.帶領視察。
1.引保就試。
1.拉回手。
2.伸手。多指援助。
3.弓箭手。
1.比喻出微力便能援救別人。語本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庸詎知有力者不哀其窮,而忘一舉手一投足之勞而轉之清波乎?"
1.伸長頭頸。多形容盼望。
2.書軸畫幅的首端部分。
3.古代通俗小說引起正文的開頭部分。
1.謂援引敘述他人的文章言詞。
1.招致樹立。
1.引導水流。
2.引導船舶進出港口或在內海﹑江河一定區域內航行的專職人員。
1.專為出入港口的大船接送引港人員的小船。又稱領港船。
1.國家為維護主權和國防機密,保障港口和船舶的安全,對進入本國引水區域的外籍船舶,執行強制引水的權力。也稱引航權。
1.比喻自招災禍。
1.即鹽稅。舊時鹽以"引"為單位計稅,故稱。
1.使入睡,催眠。
1.抽絲;牽線。
1.猶拔擢。
1.拖延歲時。
1.承認罪過。
1.牽藤。
2.清代三品以上京官出行時在轎前引導的鞭棍。
1.伸頭遠望。
2.帶頭;開頭。
3.牽線撮合的人。
4.引子。即話本的入話。
①辭官;辭職稱病引退|引退避禍|才微甘引退。②退避;退卻賊兵引退。
1.引兵駐扎。
1.猶寄托。
1.猶伸展。
1.引頸而望,遠望。
1.引自其他典籍﹑文章的文句。
2.序文。
3.官府派租單。
1.咨詢;招來問話。
1.謂引證或引喻某一事物,而連帶及于同類的其他事物。
1.戲曲名詞。宋雜劇﹑金院本演出人員之一。
1.猶賦閑。
1.射箭時套在右手拇指上鉤引弓弦的工具。
1.選用賢才。
1.避嫌。
1.見"引線"。
1.見"引線穿針"。
1.引咎請罪。
1.猶言吐故納新。古代道家的養生之術,即吐納術。
裝在彈丸上的引爆裝置。按作用原理的不同,可分為觸發引信、非觸發引信和時間引信。觸發引信,為碰撞目標即起爆的引信。非觸發引信,靠目標周圍物理場或引信周圍物理場的變化而發火的引信。時間引信,按預先設定的時間發火的引信。
1.舊時鹽商的聯營機構。
1.猶起頭。
1.持續,連綿不斷。
1.寫在書或文章前面類似序言或導言的部分。亦指座談會﹑討論會的開匙。
1.即官鹽。按引法規定運銷的食鹽。明清制以鹽若干斤為一引,每引納稅若干。引與稅的輕重,各地不同。已按引納稅的引鹽為官鹽,未納稅的為私鹽。
1.古代祭祀進少牢(一羊一豕或只一羊)時行于黃旗前的羊。
1.長養;奉養。
1.謂服毒藥自殺。
1.猶輝映。
1.牽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