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輕慢,沒有禮貌。
1.
毀謗;謾罵。
1.出自《荀子·非相》鄉則不若,背則謾之,是人之二必窮也。
2.出自《鳳翔八觀·詛楚文》詩吾聞古秦俗,面詐背不汗,豈惟公子卭,社鬼亦遭謾。
2.
莫,不要。參見“謾道”。
1.出自《玉燭新·梅花》詞壽陽謾斗,終不似,照水一枝清瘦。
2.出自《西廂記諸宮調》謾嘆息,謾悒怏,謾道不想,怎不想?
3.
通“慢”。怠慢;輕慢。
1.出自《漢書·翟方進傳》勛吏二千石,幸得奉使,不遵禮儀,輕謾宰相,賤易上卿。
2.出自《前漢書平話》妹有一計,詔請關外十王,如至,作一大會,將咱呂女與關外十王為妻,其前妻限十日都要棄了者,如違敕令即斬,久后不敢謾於呂家弟兄。
4.
通“慢”。緩慢。參見“謾謾”。
1.出自《九諷系述·遇謗》既惄惄以憎懼兮,又謾謾而不訣。
2.出自《荊釵記·見母》小人一路打聽,行館就在四牌坊。老安人把孝頭梳藏了,謾謾說也未遲。
3.出自《尋親記·傷生》員外,宋清來時,只說要打他,待小人勸,后面謾謾與他說。
5.
通“慢”。猥褻。
1.出自《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長書有悖謾,發覺。天子使廷尉孔光持節賜廢后藥,自殺。
6.
通“漫”。漫長;冗長。
1.出自《莊子·天道》於是翻十二經以說,老聃中其說,曰:“大謾,愿聞其要。”
7.
通“漫”。曼延;延長。
1.出自《虛飄飄》詩虛飄飄,花飛不到地,虹起謾成橋。
2.出自《二月望日與饒隱君游玉笥山》詩洞天石扇杳莫測,瑤草謾長三春荑。
8.
通“漫”。徒然。參見“謾切”。
1.出自《漁樵記》我空學成七步才,謾長就六尺軀。
2.出自《宮扇》詩舊內謾懸長命縷,新宮徒貼辟兵符。
3.出自《張協狀元》戲文渾不比,乍生后學,謾自逞虛名。
4.出自《漁家傲》詞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
9.
通“漫”。胡亂;隨便。參見“謾語”。
1.出自《答李康年書》要跋尾,謾寫數字,不稱妙筆。
2.出自《朝野遺紀》后因詢其報德萬一者,謾曰:“太后不相忘,略修靈泉縣朱仙觀足矣。”
10.
通“漫”。聊且。
1.出自《上西平》詞凍吟應笑,羔兒無分謾煎茶。
2.出自《自天衣還城贈伯言》詩白眼嗣宗終嗜酒,青鞋子美謾尋僧。
11.
通“慢”。引申指男女交合。
1.出自《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長書有悖謾,發覺。天子使廷尉孔光持節賜廢后藥,自殺。
消滅干凈;消亡殆盡死盡滅絕|滅絕人性。
1.毀滅斷絕;消滅干凈。
為防止泄密而害死知情者殺人滅口。
1.謂言行粗疏草率。
2.猶敗壞,毀滅。
1.滅絕人倫。指背棄倫理道德。
1.《列子.說符》"天下之馬者,若滅若沒,若亡若失。"后以"滅沒"形容馬跑得極快。
2.死亡。
3.湮沒;隱沒。
全家人都被殺死滅門之┰鄭抄家滅門。
1.猶消亡。
1.毀壞聲名。
1.逐漸消失。
1.毀滅拋棄。
1.斷絕親族關系。
2.割斷親屬私情。
1.指古代用刀在竹簡上削改訛誤的文字。
1.見"滅卻"。
1.猶消滅。
1.喪身;毀滅自身。
1.沒收。
1.消盡;死亡。
1.斷絕宗廟祭祀。指朝代滅亡。
1.猶平靜,服貼。
1.謂使道德淪喪。
1.亦作"滅熄"。
2.消亡;止息。
3.指除滅。
4.熄滅。
1.輕視。
2.佛教語。真如三相之一。謂真如寂滅,無二種生死(分段生死和變易生死)。
1.謂因喪親過哀而毀滅生命。
1.消滅學術。指秦始皇焚書坑儒。
1.消滅。
1.死亡。
1.滅亡,喪命。
1.種族被滅絕。
2.絕種。
1.古代酷刑。一人犯死罪而連及其父母妻子等整個家族被殺。
1.猶默然。
2.輕慢﹑鄙棄的樣子。
1.猶微賤。
1.滅盡。
1.鄙小。
1.謂違背道德和倫理。
1.亦作"蔑蠓"。
2.指風云霧氣等浮游輕揚之物。一說,指蚊。
3.用以形容飛揚。
1.見"蔑蒙"。
1.猶默默。無聲息。
1.猶蔑視。
1.見"蔑棄"。
1.猶默然。
2.空無所有。
1.遭到誣蔑牽連。
1.微細;沒有什么了不起。
2.猶不如,不及。
1.鄙棄凌辱。
1.猶滅殺。
1.輕視。
1.輕慢不敬。
1.莫須有,沒有。
1.輕視。
1.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