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黑色。
1.出自《太玄·守》上九。與荼有守,辭于盧首不殆。
2.出自《舒藝齋隨筆》齊謂黑為黸。案瀘,黑水;櫨,黑橘;獹,黑犬。或止作盧。又黑弓、黑矢為盧弓、盧矢。疑古本謂黑為盧,黸乃后起字。
2.
黑弓。參見“盧弓”、“盧矢”。
1.出自《戰國策·楚策第四》不知夫射者,主將修其??盧,治其繕繳,將加己乎百仞之上。
3.
獵犬。
1.出自《詩·齊風·盧令》盧令令,其人美且仁。
2.出自《說苑·善說》韓氏之盧,天下疾狗也。
3.出自《博物志》韓國有黑犬名盧。
4.出自《〈詩經〉稗疏·齊風》犬以盧名,因其色也。獵犬有取黑者,能揜禽於不見也;有取白者,令射者不致迷誤也。
4.
鸕鶿。一種黑色的水鳥。
1.出自《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箴疵?盧,群浮乎其上。
5.
瞳人。
1.出自《漢書·揚雄傳上》玉女無所眺其清盧兮,虙妃曾不得施其蛾眉。
6.
古時樗蒲戲彩名。擲五子全黑者稱盧,得彩十六,為頭彩。參見“盧雉”。
1.出自《晉書·劉毅傳》﹝毅﹞因挼五木久之,曰“老兄試為卿答”,既而四子俱黑,其一子轉躍未定,裕厲聲喝之,即成盧焉。
2.出自《金樓子·雜記》世祖先擲得雉,喜謂必勝,師伯后擲得盧,帝失色。
3.出自《送馮狀元歸鄂州》詩下鞲連得俊,出手盡成盧。
7.
通“顱”。頭蓋骨。
1.出自《漢書·武五子傳贊》死人如亂麻,暴骨長城之下,頭盧相屬於道。
8.
通“壚”、“鑪”。酒家安放盛酒器的土壇。
1.出自《漢書·司馬相如傳上》相如與俱之臨邛,盡賣車騎,買酒舍,乃令文君當盧。
9.
通“籚”。矛戟的柄。
1.出自《國語·晉語四》侏儒扶盧,蒙瞍修聲,聾聵司火。
10.
通“轤”。轆轤。
1.出自《禮記·喪服大記》凡封,用綍去碑負引
11.
通“廬”。簡陋的房屋。
1.出自《淮南子·說林訓》屠者羹藿,為車者步行,陶者用缺盆,匠人處狹盧。
12.
古國名。約在今湖北省南漳縣東北。
1.出自《書·牧誓》嗟!我友邦冢君……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
13.
春秋齊國地名。漢置縣,故治在今山東省長清縣西南。
1.出自《左傳·隱公三年》齊鄭盟于石門,尋盧之盟也。
14.
水名。源出山東省諸城市盧山。
1.出自《漢書·地理志上》浸曰盧濰。
15.
姓。
1.出自《通志?氏族略三》盧氏,姜姓。齊太公之后也……食采於盧,今齊州盧城是也,因邑為氏……又有盧蒲氏,出自桓公,亦為盧氏……河南后魏官氏志有莫盧氏,虜姓也,后改為蘆,復去草。又有范陽雷氏,以盧雷聲近,故亦改為盧焉。又有三原閭氏準制改為盧氏。又章仇大翼善天文,隋煬帝賜姓盧氏。
1.見"議論風生"。
1.形容談論廣泛﹑生動而又風趣。
1.以剖析﹑論證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提高讀者理性認識為主要特征的一種文體。
1.謂崇論弘議﹐才華橫溢。
1.與郡縣官議論政事的士人。
1.猶議謚。
1.猶算命。謂推算命運休咎。
1.論議謀劃。
1.亦作"議幕"。
2.幕府。亦指幕僚。
1.古刑法"八辟"之一。對有奇才異能的人進行特別審議以減免其刑罰。
1.猶言相提并論。
2.擬議﹐設計籌劃。
1.謀議侮弄。
1.古刑法八議之一。謂對于皇親國戚進行特別審議﹐以減免其刑罰。
2.議婚﹔說親。
1.古刑法八議之一。對勤于國事者進行特別審議以減免刑罰。
1.指有特殊身份者犯罪時﹐可原其罪情奏請予以減罪。
1.謂理屈詞窮。詘﹐通"屈"。
1.商議迎娶之事。
1.指對國政的發言權。
1.審議。
1.非議之聲。
1.議論商討公事。
2.度事﹐衡量事情的輕重。議﹐通"儀"。
1.會議期間各項議事和活動的程序。
2.指計劃中要辦之事的先后順序。
1.古代商議軍國大事的殿堂。
1.議事之室。
1.見"議謚"。
1.猶義疏。疏解經籍的著作。議﹐通"義"。
1.論議辯說。
1.議論政事之堂。
1.商討。
1.議定題目。
2.會議討論的題目。
1.指奏議文章的體裁。
1.擬議將親盡之祖的神主遷出宗廟藏于祧﹐謂之"議祧"。祀遠祖﹑始祖之廟為祧。古代帝王宗廟﹐除百世之祖不遷外﹐其馀五世親盡則遷去神主藏于祧。
1.商量妥當。
1.議會中議員的席位。參見"議會"。
1.古刑法八議之一。謂對于有德行的人進行特別審議﹐以減免刑罰。
1.謂提出意見上報。
1.謂考慮注銷。
2.買賣雙方或同業共同議定貨品銷售數量或價格。
1.協商。
1.謂議罪以定刑。
1.謂評議其生平行事。
2.擬議施行。
1.清制對考績優異的官員﹐交部核議﹐奏請給予加級﹑記錄等獎勵﹐謂之"議敘"。
2.指掌議敘之官。
1.亦作"議恤"。
2.對立功殉難人員﹐評議其功績﹐給予褒贈撫恤。
1.謂謀議興學化民之事。
2.指研究議會制度的理論和實踐的學說。
1.謂評議其輔成王業的功勛。
1.論議建言。
1.議官的席位。
1.謂議罪量刑。
2.指判案文書。
1.商議的意見。
1.猶議婚。
1.談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