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殺。
2.
舊同“勠”。
1.
亦作“剹”。
2.
陳尸示眾。
1.出自《國語·魯語下》昔禹致群神於會稽之山,防風氏后至,禹殺而戮之。
2.出自《國語·晉語九》叔向曰:“三奸同罪,請殺其生者而戮其死者?!?/p>
3.出自《韓非子·內儲說上》於是乃下令曰:“棺槨過度者戮其尸?!?/p>
3.
懲罰。
1.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七年》楚子將圍宋,使子文治兵於睽,終朝而畢,不戮一人。
2.出自《潁濱遺老傳》下管葛之所以能戮其貴臣而使之無怨者,非有他也,賞罰必公,舉措必當。
4.
暴虐。
1.出自《呂氏春秋·貴因》讒慝勝良,命曰戮。
5.
羞辱。
1.出自《國語·晉語七》公謂羊舌赤曰:“寡人屬諸侯,魏絳戮寡人之弟,為我勿失?!?/p>
2.出自《孟子·離婁下》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
3.出自《非有先生論》果紛然傷於身,蒙不辜之名,戮及先人,為天下笑。
4.出自《日聞錄》畫衣冠,異章服,謂之戮。上世用戮,而民不犯;當世用刑,而民不從。
6.
通“勠”。并,合。參見“戮力”。
1.出自《文心雕龍·祝盟》夫盟之大體,必序危機,獎忠孝,共存亡,戮心力。
7.
殺。
1.出自《賀白龜狀》白者,西方之色,刑戮之象也。
2.出自《顏氏家訓·慕賢》遵彥后為孝昭所戮, 刑政於是衰矣。
3.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右下》於是戮細民而誅大臣。
4.出自《書·湯誓》爾不從誓言, 予則孥戮汝, 罔有攸赦。
1.疾閃貌。
2.光彩鮮明貌。
1.謂婦女針線縫工的粗劣。
1.即糯稻。
1.用長針縫紉。謂針線粗拙。
1.黍米。
1.高粱稈。
1.用秫釀成的酒。
1.糯米。
1.制酒用的糯黍與曲。
1.北方稱高粱之有黏性者。
2.借指孌童。
1.高粱。
1.種稙黏粟之田。
1.仔細考察﹑研究。
1.周密;詳盡。語出《漢書·董仲舒傳》"今子大夫既已著大道之極,陳治亂之端矣,其悉之究之,孰之復之。"顏師古注"復,反復重言之也。"
1.猶誰何。詰問之辭。
2.猶奈何。對付或處置。
1.傳說中的怪獸名。
1.順服開化。
1.仔細謀算;周密考慮。
2.指周密的考慮。
1.謂盡力規勸。
1.本指食物烹煮得很熟,引申為事物發展到嚴重地步。
1.熟慮,仔細考慮。
1.謂仔細辨析。
猶孰與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1.煮熟的食品。
1.注目細看。
1.猶何人。
1.熟田,可以耕種的田地。
1.熟悉,非常了解。
何如。兩者相比,擇其一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
1.深刻了解;清楚地知道。
1.用錢贖回抵押在當鋪里的物件。
1.用錢物換回抵押品。
1.猶贖生。
1.謂付出代價,拯救國家。
1.補償過失。
1.贖罪的銀錢。
2.用錢贖罪。
1.古代贖罪用的細絹。
1.猶贖當。解,指解庫,即當鋪。
1.贖罪﹑贖身或贖回抵押品所用的錢。
1.挽救。
1.古代贖罪用的絹帛。
1.猶贖金。
1.贖罪的條例。
1.用錢贖身或贖回抵押品。
2.在無產階級專政的條件下,國家有代價地把剝削階級的生產資料逐漸收歸國有。
1.交納錢物而免除刑罰。
1.贖取生命。
1.出錢贖回被匪徒綁走的肉票。
1.猶贖過。
1.贖罪的錢。
1.用錢物或其他代價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