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可作為根據說明情況或作為典型廣而推之的事物。
2.
名詞
從前有過的可以做依據的事物。
3.
形容詞
按條例規定的,照成規進行的。
4.
名詞
調查或統計時指合于某種條件的事例。
5.
動詞
比類;比照。
6.
名詞
規律;規則;體例。
1.
亦作“列”。
2.
準則,規則。
1.出自《漢書·何武傳》欲除吏,先為科例,以防請托。
2.出自《論變鹽法事宜狀》檢責軍司軍戶,鹽如有隱漏,并準府縣例科決。
3.出自《兒女英雄傳》真個的既是例上有的,怎么如今外省還有個體統,京里的官員倒不許他使呢?
3.
成例;舊例。
1.出自《晉書·刑法志》故集罪例以為刑名,冠於律首。
2.出自又如:你可斟酌情況,援例行事。
3.出自《后漢書·張純傳》永平四年,隨例歸國。
4.
體例。
1.出自《春秋經傳集解序》其發凡以言例,皆經國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書之舊章。
2.出自《史通·序例》夫史之有例,猶國之有法。
3.出自《問雩月何以為正》書雩之例,時月而不日。
5.
用來幫助說明或證明某種情況或說法的事物。
1.出自《文心雕龍·指瑕》繁例難載,故略舉四條。
2.出自《〈華蓋集〉后記》我因此又寫了《忽然想到》第七篇,其中所舉的例,一是前幾年被稱為“賣國賊”者的子弟曾大受同學唾罵,二是當時女子師范大學的學生正被同性的校長使男職員威脅。
6.
按照舊規慣例。
1.出自《柳子厚墓志銘》遇用事者得罪,例出為刺史。
2.出自《與朱鄂州書》岳鄂間田野小人,例只養二男一女,過此輒殺之。
3.出自《道學發源后序》秦漢以來,日就微滅,治經者局於章句訓詁之末,而立行者陷於功名利欲之私,至其語道,則又例為荒忽之空談,而不及於世用。
4.出自《二刻拍案驚奇》卻說顧提控在州六年,兩考役滿,例當赴京聽考。
7.
類比。
1.出自《隱居通議·歐陽公》如此等語,殊似少陵,舉此以例其余,概可知矣。
2.出自《〈武功縣志〉序》嗟乎?豈獨一邑然哉,由此可以例諸四方矣。
3.出自《華蓋集·忽然想到四》以明末例現在,則中國的情形還可以更腐敗,更破爛,更兇酷,更殘虐,現在還未達到極點。
8.
一概;大抵。
1.出自《南史·劉苞傳》﹝劉苞﹞少好學,能屬文,家有舊書,例皆殘蠹,手自編輯,筐篋盈滿。
2.出自《支撥戰馬狀》所借省馬為自廣西遠來,料食不足,例皆疲瘦。
3.出自《續資治通鑒·宋孝宗乾道九年》今歲旱傷,非特浙東被害,如江西諸州,例皆闕雨,禾稻不收。
4.出自《黃鶯兒·壽禺同山人張愈光》曲我欲問禺同,是詩人,例合窮,盡將日月供吟諷。
9.
等,類。參見“例及”。
1.出自《公羊傳·僖公元年》此非子也,其稱子何?臣子一例也。
2.出自《老殘游記》我若有權,此人在必殺之例。
1.謂武衛值宿之所甚多。
2.猶千家,眾多的人家。
1.反復思考。
2.極言憂慮之多。
1.《晏子春秋.雜下十八》"嬰聞之圣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后用"千慮一失"指聰明人即使反復考慮,也難免會有失誤的地方。
1.猶千家。
2.眾多宮門。亦借指眾多宮殿。
3.佛教語。謂種種修行的法門。千,言其多。
1.公制長度單位。一千米等于一公里,合我國二市里。
1.光色鮮明貌。
2.幽深貌。
1.形容多種多樣。
1.形容受磨難﹑遭曲折之多。
1.阡陌。千,通"阡"。
1.春秋時地名,在今山西介休縣南。《左傳.桓公二年》"其弟以千畝之戰生,命之曰成師。"杜預注"西河介休縣南有地名千畝。"《國語.周語上》"三十九年,戰于千畝,王師敗績于姜氏之戎。"一說千畝之地有二一為周地,見《國語.周語上》;一為地,見《史記.晉世家》。參閱清齊召南《春秋左氏傳注疏考證》。
1.指眾僧。衲,僧衣。
1.猶千辛萬苦。
1.猶言好不容易。
1.極言困難﹑危險之多。
1.極言時間久遠。
1.玉柏的別名。
1.千年之龜。
1.長遠之計。
2.詞牌名。雙調,仄韻。宋辛棄疾有《千年調》詞二首。原名"相思會",因辛詞有"剛作千年調"句,故改名。
1.祝壽的酒杯。
1.見"千載恨"。
1.藥草石斛的別名。
1.香木之一種。
1.猶言千古一律。
1.果名。無漏子的別名。
1.繁亂的思緒。
1.謂釀造千甕酒。
1.禁衛官千牛備身﹑千牛衛的省稱。掌執千牛刀,為君王護衛。
1.官名。掌侍從宿衛◇魏始置。
1.刀名。語本《莊子.養生主》"﹝庖丁﹞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于硎。"后因以"千牛刀"稱鋒利的刀,亦代稱御刀。
1.由千牛備身等武裝護衛人員組成的帝王儀仗。
1.見"千頭木奴"。
1.謂烏合之眾膽量不大。
1.謂多愁。顰,皺眉。
1.猶言百官。
2.謂多種品物。
1.形容十分希奇古怪,亦指各種各樣奇怪的事物。
1.形容人馬很多。一人一馬稱為一騎。
2.唐武官名。
1.猶千切。
1.形容數量多。
2.青色貌。
3.宋代兒童玩具名。
1.方言。舊時陜北窮苦農家吃的一種稀飯。
1.形容數量極多。
2.猶千萬,務必。表示懇切丁寧。
1.務必。
1.百畝為頃。千頃,極言其廣闊。
1.封建時代為獎勵巨富,地過千頃者,官府賜牌,以示褒榮。
①千年時間。形容時間很長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千秋萬古無消息。②對別人生日的敬詞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氣,豈不惹人議論?③對人死的委婉說法太后千秋之后,王棄國家,而太子即位,公子賤于布衣。
1.舊時用以遮蓋尸體的布幡。
1.猶千秋鏡。
1.歷史的鏡子。謂世世代代可供借鑒的事物。
1.皇后﹑太子誕辰的敬辭。
1.詞牌名。雙調八十二字,前段八句四仄韻,后段八句五仄韻。宋王安石有《千秋歲引》詞。亦稱"千秋萬歲"。宋李冠有《千秋萬歲》詞,較"千秋歲引"多二襯字。參閱《詞譜》。
1.猶言千秋萬代,形容歲月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