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蘭花,常綠草本植物,葉細長,叢生,春季開花淡綠色,有清香,屬觀賞植物。種類很多,有建蘭、草蘭等多種。也叫春蘭。
2.
名詞
蘭草,即澤蘭,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卵圓形或披針形,邊緣有鋸齒。
3.
名詞
古書上指木蘭。
4.
名詞
(Lán)姓。
1.
蘭花。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葉細長而尖,根簇生,圓柱形。春初開花,呈淡黃綠色,亦有秋季開花者。品種甚多,常見的有建蘭、墨蘭、蕙蘭等。花幽香清遠,可供觀賞。
1.出自《辯蘭》蘭為瑞草而取貴于世也尚矣。然其種有九,而九之中又有山澤二者之殊。生於山者……華絕香,每行逶迤深谷間,微風忽過而清馨悠悠遠聞。
2.出自《本草綱目·草三·蘭草》〔蘭〕多生陰地幽谷,葉如麥門冬而闊,且韌,長及一二尺,四時常青,花黃綠色,中間瓣上有細紫點。春芳者為春蘭,色深;秋芳者為秋蘭,色淡。開時滿室盡香,與他花香又別。
2.
蘭草。即澤蘭。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卵形,秋季開白花。全草有香氣,可制芳香油,亦可入藥。
1.出自《易·系辭上》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2.出自《左傳·宣公三年》以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如是。
3.出自《楚辭·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4.出自《漢書·司馬相如傳上》其東則有蕙圃,衡蘭芷若。
3.
木蘭。一種香木。參見“木蘭”。
1.出自《楚辭·九歌·湘夫人》桂棟兮蘭橑。
2.出自《前赤壁賦》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
3.出自《本草綱目·木一·木蘭》木蘭枝葉俱疏,其花內白外紫,亦有四季開者。深山生者尤大,可以為舟。
4.
通“闌”。兵器架。
1.出自《管子·小匡》重罪入以兵甲犀脅二戟,輕罪入蘭盾鞈革二戟。
2.出自《文選·張衡〈西京賦〉》武庫禁兵設在蘭锜。
5.
通“欄”。
1.出自《漢書·王莽傳中》又置奴婢之市,與牛馬同蘭。
2.出自《后漢書·東夷傳·夫馀》復徙於馬蘭,馬亦如之。
6.
通“斕”。
1.出自《隸釋·漢濟陰太守孟郁修堯廟碑》赫如屋赭,蘭然成就。
2.出自《三國志·吳志·吳主傳》初,興平中,吳中童謠曰:“黃金車,斑蘭耳,闿昌門,出天子。”
3.出自《訄書·族制》不學,則遺傳雖美,能蘭然成就乎?
7.
姓。漢有武陵太守蘭廣。見《元和姓纂》卷四。
1.出自《通志?氏族略》蘭氏,姬姓。鄭穆公裔也。穆公名蘭,其支庶以王父名為氏。漢有太守蘭廣。
8.
通“闌”。阻隔。
1.出自《戰國策·魏策三》晉國之去梁也,千里有馀,河山以蘭之,有周韓而間之。
2.出自《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夫以陽入陰支蘭藏者生,以陰入陽支蘭藏者死。
9.
通“闌”。妄。參見“蘭子”。
1.出自《列子·說符》宋有蘭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見。其技以雙枝,長倍其身,屬其脛,并趨并馳,弄七劍迭而躍之,五劍常在空中。元君大驚,立賜金帛。
10.
引申為芳香。常用作稱美之辭。參見“蘭室”、“蘭堂”、“蘭訊”。
1.出自《文選·張華〈情詩〉》佳人處遐遠,蘭室無容光。”李善注:“古詩曰:盧家蘭室桂為梁。
2.出自《奉和隨王殿下》肅景游清都,脩簪侍蘭室。
3.出自《擬古別離》詩皓月掩蘭室,光風虛蕙樓。
4.出自《舊五代史·唐書·郭崇韜傳》宦者曰:“見本朝長安大內,六宮嬪御,殆及萬人,椒房蘭室,無不充牣。”
5.出自《漢書·禮樂志》神之出,排玉房,周流雜,拔蘭堂。
6.出自《文選·張衡〈南都賦〉》揖讓而升,宴于蘭堂。
7.出自《應天長》詞當時心事偷相許,宴罷蘭堂腸斷處。
8.出自《采香徑》詩抱筐歸蕙逕,焚鼎薦蘭堂。
9.出自《誡族子》詩通遠懷清悟,采采標蘭訊。
10.出自《事物異名錄·書籍·書柬》芳訊、蘭訊、寶札、瓊音。《山堂肆考》:皆書簡名。
1.謂佛教宗旨。
1.精神顯耀。
1.對神的尊稱。
2.太平天國對上帝的尊稱。
1.指神像穿的衣服。
1.醫術精妙的人。
1.指遣像;神像。
2.神情儀表。
3.泛指狀貌。
1.精神安適愉快。
1.精神愉悅,心胸開闊。
1.神怪;鬼神。
2.神奇;神靈奇異。
3.指以為神靈奇異。
1.形容歡欣愉快。
1.謂文思活躍。
2.神奇超逸。
1.謂神靈的意旨。
2.神態心意。
3.指藝術作品的精神風韻。
1.見"神色自若"。
1.謂神幻幽妙,不易窺測。
1.謂神靈感應。
1.對鷹的美稱。
1.心地明徹。
1.聰慧穎秀。
1.神像。
1.非凡的勇猛。
2.宋代軍伍名。
1.謂形體不動而心神向往,如親游其境。
2.猶言神交。謂以精神相交。
3.人死的諱稱。
1.謂神道,宏謀。
1.神靈的保佑。
1.象征吉祥的魚。
1.謂天子的乘輿。
2.謂載神主的車駕。
3.泛指靈柩。
1.猶神州。指京都。
2.靈室。即祭堂。
3.指廟宇。
4.華美的屋宇。
5.神情氣宇。
1.夏禹的尊稱。
1.碑名。即禹碑。在湖南衡山云密峰◇人附會為夏禹治水時所刻,故名。
1.神敕;神的言語。
1.精神郁結勞悴。
1.神妙變化的境界。
2.神明的界域。
1.心神的意向,精神活動。
1.對帝王出行的美稱。
2.先朝帝王的肖像。御,謂御容。
1.即原廟。古代安放先朝帝王御容﹑牌位而歲時祭祀的處所。
1.謂從精神上去感知事物或事理。語出《莊子.養生主》"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陸德明釋文引向秀曰"暗與理會謂之神遇。"
1.深淵。
1.神道因緣。
1.神理的源頭。指最高最深的理論。
2.神靈的源本。
1.仙女。
1.亦作"神岳"。
2.對山岳的敬稱,言其具有靈異。
3.唐代武則天給嵩山的封號。
1.精神超逸。
2.精神散失。
3.脫俗高逸。指風格。
1.恐懼貌。
1.古謂王朝興替的氣運。
2.宋徽宗趙佶為在汴京(開封)修筑土山"艮岳",而派遣朱勔在江南四處搜尋奇花異石。時人稱此類花石的運送為"神運"。
3.指創作沖動﹑靈感。
1.形容運輸迅疾。
2.以喻偷漏。
1.指宋徽宗趙佶為在汴京(開封)修筑土山"艮岳",而從江南搜尋得來的珍奇異石。
①風情韻致仁兄之字頗得神韻|凝重中有神韻,去成就不遠矣。②也稱韻”。中國古代美學范疇。指含蓄蘊藉、沖淡清遠的藝術風格和境界。它以抒寫主體審美體驗為主,追求生動自然、清奇沖淡、委曲含蓄、耐人尋味的境界,使人能從所寫之物中冥觀未寫之物,從所道之事中默識未道之事,即獲得古人常說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意味無窮的美感。
1.華美非凡的文章。
1.謂神奇的造作;神靈的造作。
1.指精神依附或聚留之處。
2.神所居之處。
1.形容危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