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植物名。有多種。如蓼藍、松藍、木藍、馬藍等,葉可制藍色染料。此外,如甘藍、擘藍、芥藍等,雖為蔬菜,因葉作藍綠色,故亦以“藍”稱。
1.出自《詩·小雅·采綠》終朝采藍,不盈一襝。
2.出自《荀子·勸學》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3.出自《呂氏春秋·仲夏》令民無刈藍以染。
2.
顏色的一種。像晴天天空的顏色。
1.出自《怨三三》詞玉津春水如藍,宮柳毿毿,橋上東風側帽檐。
3.
濫,不加節制。
1.出自《大戴禮記·文王官人》淹之以利,以觀其不貪;藍之以樂,以觀其不寧。
4.
用同“婪”。古稱行酒一巡。參見“藍尾酒”。
1.出自《歲日家宴戲示弟侄等》詩歲盞后推藍尾酒,春盤先勸膠牙餳。
5.
佛寺。梵語伽藍的簡稱。
1.出自《金石萃編·唐憫忠寺重藏舍利記》至宣宗初登寶位,歲在丙寅,敕修廢藍。
2.出自《西廂記諸宮調》蒲州東十余里,有寺曰普救,自則天崇浮屠教,出內府財敕建,僧藍無麗于此。
3.出自《小滄浪筆談》唐沿六代,事佛尤謹,寶剎名藍之外,又家供養佛堂,故有此銅笵小碑也。
6.
通“襤”。參見“藍縷”。
1.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2.出自《山寺》詩山僧衣藍縷,告訴棟梁摧。
3.出自《水滸傳》尚有一里多路,只見一人頭巾破碎,衣裳藍縷,看著盧俊義納頭便拜。
4.出自《請禁婦女裹足札》吾中國蓬蓽比戶,藍縷相望,加復鴉片重纏,乞丐接道,外人拍影傳笑,譏為野蠻久矣。
7.
姓。明代有藍玉,見《明史》本傳。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五》藍氏,望出中山。《戰國策》中山太守藍諸。
1.嚴格檢查。
1.嚴厲苛察。
2.嚴格察查。
1.嚴謹慎戒。
1.謂整備車輛。
1.寒冷的時節。
1.見"嚴陣以待"。
1.戒備森嚴的城池。
1.嚴加懲處。
1.嚴加懲辦,不予寬容。
1.期限緊迫的路程。
1.嚴加整治。
2.謹嚴。
1.嚴厲處罰;嚴肅處理。
1.謂措詞嚴厲。
1.指父母。
1.嚴厲的言辭。
1.嚴謹聰慧。
1.嚴厲急迫。
1.畏懼;害怕。
1.強敵。
1.極冷的冬天。
1.兇猛嚴酷。
1.謂嫉妒心強。
1.謂嚴厲斷處,不予寬宥。
2.嚴厲禁止。
3.謂決斷嚴明。
1.兇惡;兇狠。
1.嚴厲處罰。
1.嚴厲的刑法。
1.指嚴密防守之地。
2.嚴密防范。
1.形容霰雪密盛。
1.寒風。
黃梅戲演員。安徽桐城人。女。十三歲學藝,演花旦。吸收昆劇、京劇、話劇等的表演藝術,豐富黃梅戲的表演和音樂。嗓音清脆甜美,唱腔樸實流暢。擅演《打豬草》、《天仙配》、《女駙馬》等劇。曾任安徽省黃梅戲劇團副團長。
1.尊敬父親。
2.父親。舊謂父嚴母慈,故多稱父為"嚴父"。
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福建侯官(今閩侯)人。福州船政學堂畢業,留學英國。曾任北洋水師學堂總辦。甲午戰爭后,發表《論世變之亟》、《救亡決論》等文,主張學習西方,維新變法。又譯《天演論》,以進化論觀點,號召國人救亡圖存。翻譯西方政治經濟思想和邏輯學著作,首創信、達、雅”的翻譯標準。辛亥革命后,思想趨于保守。著譯編為《侯官嚴氏叢刊》、《嚴譯名著叢刊》。
1.整飭而干練。
1.見"嚴合"。
嚴肅而認真,用于執行制度或掌握標準時嚴格要求|嚴格執行各項規定。
1.警夜行的更鼓。
1.古代高麗臣民對其君主的私下稱呼。
1.亦作"嚴龔"。
2.莊嚴恭敬。
1.見"嚴恭"。
1.指婆婆,丈夫的母親。
1.謂極為古奧。
1.急鼓,急促的鼓聲。
2.指戰鼓。
3.擊戒嚴鼓。
4.指戒嚴的鼓聲。
1.嚴密牢固;嚴密鞏固。
1.險要的關門;險要的關隘。
1.謂殘酷逼害。
1.嚴厲強悍。
1.亦作"嚴閣"。
2.高閣。指皇宮或中央官署。
1.嚴謹明察。
2.嚴厲苛察。
1.猶儼然。莊重貌。
1.謂整齊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