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蒟蒻(ruò),草本植物,又叫魔芋,地下莖扁球形,生吃有毒,可入藥。
2.
見“蒟醬”。①蔓生木本植物,夏天開花,綠色,果實像桑葚,可以吃。也叫蔞葉。②用這種植物的果實做成的醬,有辣味和香味,供食用。
1.
即蒟醬。
1.出自《西征賦》致邛蒟其奚難,惟余欲而是恣。
2.
見“蒟蒻”。即魔芋。
1.出自《酉陽雜俎·草篇》蒟蒻,根大如碗,至秋葉滴露,隨滴生苗。
2.出自《本草綱目·草六·蒟蒻》蒟蒻出蜀中,施州亦有之,呼為鬼頭,閩中人亦種之。宜樹陰下掘坑積糞。春時生苗,至五月移之。長一、二尺,與南星苗相似,但多斑點,宿根亦自生苗。
3.
見“蒟蒻”。蒟醬與蒻草的合稱。
1.出自《文選·左思〈蜀都賦〉》其圃則有蒟蒻、茱萸。
1.人望;眾望。
1.彼此,外物與己身。
1.事務。
2.宋代職官名。"監(jiān)當物務"的省稱。監(jiān)州﹑府諸場﹑務﹑庫﹑糧﹑料﹑院等事務。
1.指人對于萬物的役使﹑支配。
2.指為外物所役使。
3.各種物品,各樣事物。
4.人人。
1.見"物以稀為貴"。
又稱物態(tài)”。一般指物質分子的聚集狀態(tài),是實物存在的形式。通常實物以固態(tài)、液態(tài)和氣態(tài)三種聚集狀態(tài)存在。在特定條件下存在的等離子態(tài)稱為物質第四態(tài)”;在超高壓、超高溫下的物質狀態(tài)稱為物質第五態(tài)”;在極低溫度下還存在超導態(tài)”、超流態(tài)”。
1.外界事物。
2.物體的形象;事物的現象。
3.文藝作品所創(chuàng)造的典型形象。
4.景物,風景。
5.物候現象。
1.來自物體的光通過小孔或受到反射﹑折射后形成的像。
1.人心。
1.物的形貌。
1.事物的本性。
1.杰出的人物。
1.謂時令變遷。
2.事物的規(guī)律。
1.用物品殉葬。
1.怪異現象。
2.妖物。
1.產業(yè)。
1.指事物的性質﹑道理﹑規(guī)律等。
1.亦作"物以羣分"。
2.謂同類的東西或人常集聚在一起。
1.見"物以類聚"。
1.見"物以稀為貴"。
1.物品因稀少而珍貴。
1.《荀子.正名》"故向萬物之美而盛憂,兼萬物之利而盛害……夫是之謂以己為物役矣。"楊倞注"己為物之役使。"后謂為外界事物所役使為"物役"。
1.眾人的心意。
2.景物的情態(tài)。
3.造物的意向。
4.禮物與情意。
1.指物體發(fā)出的聲音。
1.物產豐盛,風俗淳厚。
1.事物的隱秘。
1.百物器用。
2.指生活資料。
1.為外物所引誘。
日本文學樣式之一。意即故事。源于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分以和歌為中心的歌物語和以虛構故事為中心的傳奇物語兩大類。融兩者所長于一體的《源氏物語》(紫式部著),促進了物語的發(fā)展。
物質享受的欲望人心為物欲所蔽,失其靈明。
1.聲望,聲譽。
1.猶世運。
1.事物的法則。
1.法律名詞。對查明案件事實情況有證明作用的物品和痕跡等。
1.亦作"物值"。
2.物品的價值。
1.見"物直"。
1.同"物極則反"。
①哲學上指不依賴意識而可以為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對一切可感知物的共同屬性的概括,區(qū)別于各種實存的、特定的、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如原子、氣等)。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世界就是無限的始終運動的物質總體。物質在空間上是無限的,在時間上是永恒的,既不能被創(chuàng)造,也不會被消滅。意識是物質高度發(fā)展的產物。物質的各種具體形態(tài)和構造則在不斷地變化和發(fā)展。②指生活資料、金錢等。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指國家在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中,統籌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的原則。要求在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方面正確處理相互之間的物質利益關系,把整體利益和局部利益、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結合起來,使之均能從切身利益中共同關心社會主義經濟的發(fā)展。
與精神文明”相對。人類改造自然界的物質成果的總和。內容包括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生產工具和技術的改進,生產規(guī)模的擴大,社會財富的積累等;人的物質生活水平的改善,衣食住行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變化等。它與社會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相一致,并受生產關系、地理條件和人口因素的制約和影響。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對物質文明的發(fā)展起決定作用。物質文明為精神文明的形成與發(fā)展提供物質基礎。精神文明為物質文明的發(fā)展提供科學文化條件和思想條件。
簡稱種”。具有一定的形態(tài)特征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區(qū)的生物類群。是生物分類的基本單位,位于屬之下。一個物種中的個體一般不與其他物種中的個體交配,或交配后一般不能產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通過自然選擇的物種起源》的簡稱。奠定生物進化理論基礎的最重要著作。達爾文著。1859年出版。作者說明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生物是怎樣進化的。
新物種從舊物種中分化出來的過程。包括三個環(huán)節(jié)突變?yōu)檫M化提供原料;自然選擇是進化的主導因素;地理隔離是新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1.對物品擁有所有權的人。
1.事物的形狀。
1.生產上和生活上所需要的物質資料。
1.指眾人所景仰的人。
1.萬物之祖。
1.指有錯字的版本。
1.猶筆誤。唐黃滔有《誤筆牛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