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幫助,使脫離困難、危險或災害。
2.
動詞
援助人、物使免于(災難、危險)。
3.
名詞
(Jiù)姓。
1.
制止;阻止。
1.出自《周禮·地官·司救》司救掌萬民之邪惡過失,而誅讓之,以禮防禁而救之。
2.出自《論語·八佾》季氏旅於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
3.出自《晉書·刑法志》原先王之造刑也……所以救奸,所以當罪。
2.
援助;使解脫。
1.出自《詩·邶風·谷風》凡民有喪,匍匐救之。
2.出自《漢書·鮑宣傳》博士弟子濟南王咸舉幡太學下,曰:“欲救鮑司隸者會此下。”
3.出自《水滸傳》哥哥救得孩兒,卻是重生父母。
4.出自《水滴石穿》張小柳趕忙掩飾著自己,同時也救了楊吉吉。
3.
指救兵,援兵。
1.出自《墨子·號令》凡守城者,以亟傷敵為上,其延日持久,以待救之至,明於守者也。
2.出自《北齊書·段韶傳》計彼援兵,會在南道,今斷其要路,救不能來。
3.出自《新唐書·段秀實傳》仙芝討大食,圍怛邏斯城,會虜救至,仙芝兵卻,士相失。
4.
糾正。
1.出自《禮記·學記》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2.出自《傳習錄》孟子救告子之偏,故如此夾持說。
3.出自《上軍國利害事?牧宰》伏愿陛下與宰相深知妙選,以救正此弊,使天下之人稍得以安。
5.
醫治。
1.出自《呂氏春秋·勸學》夫弗能兌而反說,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飲之以堇也。
2.出自《宋書·隱逸傳·宗炳》宗居士不救所病,其清履肥素,終始可嘉。
3.出自《又寄周隨州員外》詩金丹別后知傳得,乞取刀圭救病身。
6.
安慰,寬解。
1.出自《楚辭·九章·抽思》道思作頌,聊以自救兮。
7.
通“仇”。仇敵。參見“救敵”。
1.出自《管子·中匡》安卿大夫之家,而后可以危救敵之國。
8.
姓。漢有救赫。見《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1.出自《廣韻?宥韻》救,姓。《風俗通》:漢有諫議大夫救仁。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