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書〉破舊;破爛。
2.
形容詞
謙辭,稱跟自己相關的事物。
3.
動詞
〈書〉衰敗。
4.
名詞
(Bì)姓。
1.
破爛;破舊。
1.出自《易·井》甕敝漏。
2.出自《史記·萬石張叔列傳》仁為人陰重不泄,常衣敝補衣溺袴,期為不絜清,以是得幸。
3.出自《點絳唇·量移東歸述喜》套曲敝車羸馬,短劍空囊。
4.出自《窮愁》阿母一襖,春間已敝,不與補綴,何堪著體?
2.
損壞;損害。
1.出自《能改齋漫錄·類對》不見夫齒乎,雖堅固足以相靡,舌柔順終以不敝。
2.出自《聊齋志異·車夫》有車夫載重登坡,方極力時,一狼來嚙其臀。欲釋手,則貨敝身壓,忍痛推之。
3.出自《生計學學說沿革小史》蓋供過求,時價劣經價,則供者必受敝。
3.
衰敗。
1.出自《禮記·禮運》刑肅而俗敝,則法無常。
2.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一年》女,敝族也。
3.出自《新唐書·房玄齡傳》世方敝,裒刻窮之。
4.出自《清史稿·禮志一》自虞廷修五禮,兵休刑措……沿及漢唐,訖乎有明,救敝興雅,咸依為的。
4.
失敗。
1.出自《左傳·僖公十年》帝許我罰有罪矣,敝於韓。
5.
疲憊;困乏。
1.出自《左傳·襄公九年》許之盟而還師,以敝楚人。
2.出自《漢書·趙充國傳》充國度其必壞,欲罷騎兵屯田,以待其敝。
3.出自《寓簡》人平居終日役役,敝心神,耗氣力,忿怒憂愁,頃刻不自樂。
6.
終;盡。
1.出自《左傳·襄公三十年》國之禍難,誰知所敝。
2.出自《素問·上古天真論》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
3.出自《〈沈次谷先生詩〉序》今世乃惟追章琢句,模擬剽竊,淫哇浮艷之為工,而不知其所為,敝一生以為之,徒為孔子之所放而已。
7.
丟棄;棄置。
1.出自《禮記·郊特牲》冠而敝之可也。
2.出自《嚴治篇》敝車而單行,人不讓路矣。
8.
謙辭。
1.出自《左傳·隱公四年》敝邑以賦與陳蔡從,則衛國之愿也。
2.出自《史記·吳王濞列傳》敝國雖狹,地方三千里。
3.出自《醋葫蘆》小弟若薦得這一個敝友到來,管取大官人開爽。
4.出自《青春之歌》今晚權且在敝村住一晚,我們可以代張先生盡盡地主之誼。
9.
通“蔽”。遮擋;蒙蔽。
1.出自《墨子·經說下》足敝下光,故成景於上。
2.出自《隋書·李密傳》密知化及糧且盡,因偽與和,以敝其眾。
10.
通“憋”。惡。參見“敝腸”。
1.出自《后漢書·董卓傳》羌胡敝腸狗態,臣不能禁止。
11.
衣袖。
1.出自《禮記·緇衣》茍有車必見其軾,茍有衣必見其敝。
12.
弓把。
1.出自《周禮·考工記·弓人》凡為弓,方其峻而高其柎,長其畏而薄其敝。
13.
姓。春秋時齊有敝無存。見《左傳·定公九年》。
1.出自《廣韻?祭韻》敝,姓。左傳齊有敝無存。
14.
通“弊”。弊病;害處。
1.出自《尹文子·大道下》其敝在于不知乘權借勢之異,而惟曰智能之同。
2.出自《史記·商君列傳》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3.出自《乞登對狀》陛下假之以玉色,獎之以德音,訪之以治天下之道,而及於當世之事,其敝安在?
1.《左傳.昭公元年》"美哉禹功,明德遠矣。微禹,吾其魚乎!"后以"憂魚"指擔心水患。
1.憂慮。
1.憂愁怨恨。
1.憂愁窮困。
1.憂郁惱怒。
1.負責,擔負重任。
2.責任,重任。
1.憂愁恐懼。
1.深切憂慮。
1.亦作"憂矚"。
2.憂國憂民的屬望。
1.見"憂屬"。
1.憂慮不安。
1.憂慮焦急。
1.長遠。
1.《詩.大雅.鳧鹥》"既燕于宗,福祿攸降。公尸燕飲,福祿來崇。"攸﹑來俱語中助詞,無義。崇,聚◇以"攸崇"為積聚之義,多用于賀人壽誕。
1.笑貌。
1.遠隔。
1.閑適安樂。
1.傳說為夏禹之妃。
1.迅疾貌。
2.閑適從容貌。
1.謂心性弛放。攸,通"悠"。
1.遙遠貌。
2.迅疾貌;急速貌。
3.憂思貌。攸,通"悠"。
4.猶短短的。
1.安閑從容,自得其樂的樣子。
1.遙遠,遼遠。
1.形容低沉幽微的聲音。
1.鳥鳴聲。
1.象聲詞。形容鳥獸低鳴聲。
擬聲詞呦呦鹿鳴|呦呦有聲|呦呦地哭了。
1.象聲詞。形容細吟低唱聲。
1.亦作"幽靄"。幽深貌。
2.盛貌。
1.見"幽藹"。
1.幽暗;昏暗。
1.昏暗之中。
1.昏暗不明。
1.暗淡;陰暗。
1.深遠;深奧。
1.幽獨的情懷。
1.幽禁;禁閉。
2.指關閉。
3.古代施于女性的宮刑。
1.見"幽蔽"。
1.幽僻,昏暗。
1.猶幽深。
2.謂深閉。
1.深綠色。
1.亦作"幽敝"。
2.深暗。
1.陰暗的墻壁。
1.隱微的變化。
1.幽靜的本性。
1.幽州和并州的并稱。約當今河北﹑山西北部和內蒙古﹑遼寧一部分地方。其俗尚氣任俠。因借指豪俠之氣。
1.古代幽并二州多豪俠之士,故用以喻俠客。語出三國魏曹植《白馬篇》"借問誰家子?幽并游俠兒。"
1.謂茂草叢生之處。
1.閑步。
1.隱逸不仕的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