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房屋、庭院等)寬綽;沒有遮攔。
2.
動詞
張開;打開。
1.
亦作“僘”。
2.
顯露;露出。
1.出自《唐故江南西道觀察使太原王公神道碑銘》萎枯以膏,燠暍以醒。坦之敞之,必絕其徑;浚之澄之,使安其泳。
2.出自《還鄉記》兩山之間,忽然敞出一大片平地,長著茂盛的玉米,和密密綠葉的紅苕。
3.
張開;打開。
1.出自《文選·潘岳〈哀永逝文〉》嗟潛隧兮既敞,將送形兮長往。
2.出自《聊齋志異·采薇翁》忽一肥男子詣柵門,敞衣露腹,請見兵主。
3.出自《銅墻鐵壁》沙家店村里一片死寂,大門和窯門多半敞著。
4.
通“惝”。參見“敞怳”。
1.出自《漢書·司馬相如傳下》視眩泯而亡見兮,聽敞恍而亡聞。
2.出自《梁書·張緬傳》望巴丘以邅回,遵洞庭而敞怳。
3.出自《北史·藝術傳上·強練》〔強練〕容貌長壯,有異于人,神情敞恍,莫之能測。
5.
見“敞罔”。寬廣貌。
6.
見“敞罔”。失意貌。
1.出自《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敞罔靡徙,遷延而辭避。
2.出自《贈范生當世序》久立騁望,震炫敞罔,蕩精駭神。
7.
寬闊;開朗。
1.出自《史記·封禪書》泰山東北阯古時有明堂處,處險不敞。
2.出自《文選·王粲〈登樓賦〉》覽斯宇之所處兮,實顯敞而寡仇。
3.出自《和杜學士旅次淮口阻風》日沉丹氣斂,天敞白云銷。
4.出自《老殘游記》上頭窗子太敞,恐怕寒冷,比不得這屋子里暖和。
5.出自《我的童年》縣城隍廟的后部是一所有名的蒙學校,那后面的敞場里有秋千,有鐵架,有浪橋,有許多學生正在那兒游戲。
8.
見“敞網”。敞罔。失意貌。參見“敞罔”。
1.出自《夷堅丁志·鄭生夫婦》﹝鄭生﹞才觀燈殿上,忽覺神思敞網,亟歸,已發狂妄語。
1.南方炎熱之國。
1.指南方邊遠地區。
1.亦作"炎飆"。亦作"炎飆"。
2.炎熱的疾風。
1.喻酷熱。謂炎天傷人有如兵刃。
1.紅色的波浪。
2.形容沙漠地區的熱浪。
1.光采。
1.南方星辰運行的度次。
1.盛暑;炎熱。
1.炎熱的日子。
1.熾熱。
1.炎夏消退。
1.猶火德。
傳說中的上古姜姓部族首領。原居于姜水流域,后向東發展到中原地區。曾經和黃帝在阪泉(今河北涿鹿東南)交戰,被打敗后與黃帝的部落結成聯盟,互相通婚。中國人自稱炎黃子孫,敬奉他和黃帝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一說炎帝即神農氏。
1.酷熱。
2.指濕熱的瘴氣。
1.紅萼。
1.泛指南方炎熱地區。
1.喻氣焰熾盛。
1.熱氣;暑氣。
1.暑氣。
1.指東北風。
2.熱風。
1.炎帝神農氏和太皞伏羲氏的并稱。虙,通"伏"。
1.神話中的火神。
1.陽光。
2.暑氣。
3.指漢德,漢皇朝。
1.權勢顯赫貴重。
1.猶南國。指我國南方地區。
1.泛指南海炎熱的地區。
2.喻酷熱。
1.漢自稱以火德王,故稱炎漢。
2.傳說上古炎帝為漢族祖先,因稱中國或漢族為炎漢。
1.炎熱干旱。
1.炎熱干旱。
1.炎帝神農氏與太昊伏羲氏的合稱。
1.炎帝神農氏與太皥伏羲氏的并稱。
1.亦作"炎?"。亦作"炎歳"。
2.暑熱。
1.狹路﹐隘道。《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鮮虞﹞行及弇中﹐將舍。"杜預注"弇中﹐狹道。"又《哀公十四年》"陳氏追之﹐失道于弇中。"一說為地名。據《讀史方輿紀要》﹐臨淄西南有弇中峪﹐界兩山間﹐至萊蕪縣﹐長三百里。
1.地名。
2.古代傳說中的山名。
3.明王世貞的別號弇州山人的省稱。王世貞筑弇山園于江蘇隆福寺(在今太倉縣)西﹐中疊三峰上弇﹑中弇﹑下弇﹐因自號弇州山人。
1.傳說中神名。
2.山名。參見"弇山"。
1.低下深曲之處。
發展變化一些基本的東西互相影響融合,衍變成豐富多樣的東西|一切事物都在不斷衍變。
1.詩箋名。
1.演習韜略。
1.謂居處于卑濕的地方。
1.多余的辭藻。
1.延升。
1.猶蕃衍。
1.謂擴大封域。
1.謂廣建功業。
1.猶廣輯。廣泛搜羅﹑編輯。
1.古代九種祭祀名之一。
1.因繕寫﹑刻版﹑排版等錯誤而多出來的句子。
1.歡樂貌。
1.謂雨水滿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