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贁”。
2.
毀壞。
1.出自《易·大有》大車以載,積中不敗也。
2.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蘇秦謂齊王章(四)》王必毋以豎之私怨敗齊之德。
3.出自《次柳氏舊聞》吾聞奇士至人,外物不能敗其中。
4.出自《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使者來往自有官路,何以橫經民田敗人麥?
3.
打敗。
1.出自《春秋·隱公十年》公敗宋師于菅。
2.出自《水經注·河水三》衛青將十萬人,敗右賢王于高闕,即此處也。
3.出自《資治通鑒·唐僖宗乾符二年》天平節度使薛崇出兵擊之,為仙芝所敗。
4.
失敗;失利。
1.出自《孫子·形》故善戰者,立于不敗之地。
2.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戰勝而將驕卒惰者敗。
3.出自《唐故檢校尚書劉公墓志銘》韓全義敗,引軍走陳州。
4.出自《斷袖篇·木工子》約一食頃,擲劍呼此子曰:“爾幾敗,吾亦幾敗,今幸俱免矣!”
5.出自《〈散文特寫選〉代序》希特勒敗于把寶押在那兩件“秘密武器”上。
5.
廢棄;廢黜。
1.出自《韓非子·定法》及孝公、商君死,惠王即位,秦法末敗也。
2.出自《漢書·江充傳》臣愿選從趙國勇敢士從軍擊匈奴,極盡死力,以贖丹罪,上不許,竟敗趙太子。
6.
腐爛;變質。
1.出自《論語·鄉黨》魚餒而肉敗,不食。
2.出自《文子·道原》鳥卵不敗,獸胎不殰。
3.出自《后漢書·仲長統傳》清醇之酎,敗而不可飲。
4.出自《水經注·汾水》物在水,故能持久而不敗也。
7.
破爛;破舊。
1.出自《荊楚歲時記》平原孟氏嘗以此日迎之,遂穿屋而去。自爾,著以敗衣,蓋為此也。
2.出自《能改齋漫錄·神仙鬼怪》婁道者……所借席,非甚敗,不輒易。
3.出自《安國寺訪心持上人》詩寺敗閑留三片石,風清當有一株松。
8.
衰落;衰弱。
1.出自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奇正》天地之理,至則反,盈則敗。
2.出自《國語·晉語四》齊國之政敗矣……敗不可處。
3.出自《詩》自笑老夫筋力敗,偏戀松巖愛獨游。
4.出自《清明時節》人家多精明,每年收了千把擔租……如今他們到底也敗下來了。
9.
凋殘;萎敗。
1.出自《秋晚云陽驛西亭蓮池》詩心憶蓮池秉燭游,葉殘花敗尚維舟。
2.出自《酒泉子》詞秋雨聯綿,聲散敗荷叢里,那堪深夜枕前聽。
3.出自《集外集拾遺補編·辛亥游錄》老蘚緣墻,敗槁布地。
10.
消除。參見“敗火”、“敗色”。
1.出自《銅墻鐵壁》綠豆是敗火的,你大驚小怪做甚?
2.出自《日出》他骨瘦如柴,只穿著一條夾褲和一條敗色的舊薄棉袍。
11.
擾亂。
1.出自《荀子·解蔽》其為人也善射而好思,耳目之欲接則敗其思;蚊蟲之聲聞則挫其精。
12.
害;危害。
1.出自《史記·淮南衡山列傳》爽聞,即使所善白嬴之長安上書,言孝作輣車鏃矢,與王御者奸,欲以敗孝。
2.出自《戰國策·秦策五》樓啎約秦魏,魏太子為質,紛強欲敗之。
13.
禍害;禍亂。
1.出自《書·微子》商今其有災,我興受其敗。
2.出自《鹽鐵論·誅秦》今匈奴蠶食內侵,遠者不離其苦,獨邊境蒙其敗。
3.出自《女挐壙銘》愈之為少秋官,言佛夷鬼,其法亂治,梁武事之,卒有侯景之敗。
4.出自《本朝政要策·黃河》至周定王之時,禹跡遂改,故河之為敗自此始。
14.
潰決。
1.出自《續資治通鑒·宋仁宗慶歷八年》近歲??谯臻?,淖不可浚,是以去年河敗德博間者凡二十一。
15.
敗露。
1.出自《漢紀·昭帝紀》會蓋主舍人父燕倉知其謀,以告大司農楊敞……燕王聞之,謂相平曰:“事已敗,遂發兵乎?”
2.出自《夢溪筆談·異事》有司詰其行止來歷,埶不可隱,乃通隨州,而大洪殺人之罪遂敗。
16.
過失;弊病。
1.出自《韓非子·難一》耕漁與陶,非舜官也,而舜往為之者,所以救敗也……舜之救敗也,則是堯有失也。
2.出自《史記·蘇秦列傳》夫列在萬乘而寄質于齊,名卑而權輕;奉萬乘助齊伐宋,民勞而實費;夫破宋,殘楚淮北,肥大齊,仇強而國害:此三者皆國之大敗也。
3.出自《乙丙之際箸議第七》抑思我祖所以興,豈非革前代之敗耶?
17.
指死亡。
1.出自《故太學博士李君墓志銘》余不知服食說自何世起,殺人不可計而世慕尚之益至,此其惑也。在文書所記,及耳聞相傳者不說,今直取目見、親與之游而以藥敗者六七公,以為世誡。
18.
謂揮霍,浪費。
1.出自《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眾人曉得三官敗過三萬銀子是真,謀命的事未必。
19.
荒年;年成不好。
1.出自《穀梁傳·莊公二十八年》古者稅什一,豐年補敗。
2.出自《荀子·王制》通溝澮,行水潦,安水臧,以時決塞,歲雖兇敗水旱,使民有所耘艾,司空之事也。
20.
姓。五代有敗崇美。見《萬姓統譜·卦韻》。
1.冕冠上懸垂的玉串。
1.亦作"旒旍"。
2.有垂旒的旌旗。
3.指銘旌。
1.見"旒旌"。
1.有垂旒與黽纊為飾的帝王冠冕。亦借指帝王視聽。
2.借稱帝王。
1.即冕旒。
2.謂戴冕旒。
3.借稱帝王。
1.指銘旌。
1.喪葬時用的銘旌與翣柳。
1.旒旗的垂飾。
1.借稱帝王。旒為帝王的冕旒﹐扆為帝王座位后的屏風﹐故稱。
2.借稱帝位。
1.指銘旌。
1.旌旗的垂飾。系結于旌旗之上。喻附屬﹐附贅。
1.散步。
1.見"遛達"。
隨意散步飯后上街遛達了一會。
1.帶著狗散步。
1.方言。走走;溜達。
牽著馬慢慢走,使馬解除疲勞或減輕病勢。
〈方〉(~兒)飯后散步,幫助消化。
1.方言。跑,走動。
1.方言。散步。
散步您到哪兒~去啦?ㄧ晚飯后到公園遛了個彎兒。也作蹓彎兒。
1.方言。早晨散步。
分餾石油、煤焦油等液體時,在一定溫度范圍內蒸餾出來的成分。分餾石油,溫度在50-200℃之間的餾分是汽油,溫度在200-310℃之間的餾分是煤油。
1.即驊騮。
1.黑鬣黑尾的紅馬。
炮身較短、初速小、彈道彎曲的火炮,可用來射擊各種地形上不同性質的目標。
1.石榴房中多子,用喻祝人多子之意。
1.石榴花似的紅色。
1.石榴花。
2.據《南史.夷貊傳上.扶南國》載,頓遜國有酒樹似安石榴,采其花汁停甕中,數日成酒◇以"榴花"雅稱美酒。
1.猶榴花酒。借指酒。
1.臺名。三國吳孫權所建。
1.指石榴花。因其花鮮艷似錦,故稱。
1.石榴子。
1.常綠喬木。葉子長橢圓形,表面光滑,背面生鱗片。果實球形,表面有很多硬刺,果肉味美,為熱帶著名果品之一。原產馬來西亞,我國廣東﹑海南也有。
1.象聲詞。
1.指宋時回道人以石榴皮題詩于湖州歸安東林隱士沈思(即沈東老)庵壁事。
1.紅如榴花的裙子。
1.石榴的果實。
炮彈的一種,彈壁薄,內裝黑色炸藥和小鋼球、鋼柱鋼箭等,彈頭裝有定時的引信,能在預定的目標上空及其附近爆炸,殺傷敵方的密集人馬。也叫霰彈、子母彈、群子彈。
1.指石榴花。
1.石榴的子實。
1.風凜冽貌。
1.風吹貌。
2.形容動作輕疾如風。
3.象聲詞。多形容風聲。
1.指疾風。
1.機體內長出的一種腫塊。
1.模擬其形的以榓槐瘤制的酒樽。或有銅鑄制品。
1.牛的一種。形狀跟普通牛相似﹐肩上有瘤狀突起。力氣大﹐用做力畜。肉和乳均可食用。
1.血氣滯留﹑組織增生所形成的囊狀的瘤子。
2.樹木外皮隆起的塊狀物。
1.體表或筋骨間增生的肉疙瘩。
2.比喻多馀無用的事物。
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