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遙遠貌。
2.迅疾貌;急速貌。
3.憂思貌。攸,通"悠"。
4.猶短短的。
1.病名。因患部皮膚如蛇皮或魚鱗狀﹐故稱。癥狀為皮膚成灰色﹐干燥粗糙﹐而有鱗屑﹐摸之有刺手感。冬重夏輕﹐病程纏綿。中醫認為多因血虛生風﹐皮膚失于濡養而成。治宜養血祛風潤燥﹐并用藥膏外涂。
1.古注輦國所產的一種花。
1.指大蛇銜明珠﹑黃雀銜白環報恩的故事。隋侯出行見大蛇被傷中斷﹐以藥封之﹐蛇乃能行﹐歲余﹐蛇銜明珠以報之﹐謂之隋侯珠﹑明月珠。見《淮南子.覽冥訓》漢高誘注﹑晉干寶《搜神記》卷二十。楊寶幼時見一黃雀為鴟梟所搏﹐墜于樹下﹐為螻蟻所困﹐寶救之養百余日飛去﹐其夜有黃衣童子以白環四枚相報﹐并云當使其子孫潔白﹐位登三事﹐有如此環。見《后漢書.楊震傳》李賢注引《續齊諧記》◇以"蛇雀之報"為報恩的典故。
1.以弄蛇為業的人。
1.比喻行動隱秘。
1.同"蛇入竹筒,曲性猶在"。
1.比喻本性難改。
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城中,和漢陽龜山夾江相對,形勢險要。由黃鵠山、殷家山、黃龍山、高觀山、大觀山、棋盤山、西山等七山組成。有黃鶴樓、勝象寶塔、岳飛亭、陳友諒墓、長春觀、涌月臺、黃興銅像等名勝古跡。為武漢游覽勝地。
1.亦作"蛇鱔"。
2.蛇與黃鱔。
1.淺薄而自大貌。蛇﹐通"訑"。
1.亦作"蚮伸"。
2.修長舒展貌。
1.傳說中人面蛇身之神。
2.比喻靈奇的文人。
1.比喻各色邪惡或各種歪人。
1.亦作"上臺盤"。
2.謂有臉面,有身分。
1.廳堂,殿堂。
1.口腔內上腭部分的俗稱。
1.中圈套,上當。
1.人的上身。
1.同"下陵上替"。
1.天空,天上。
2.古人觀念中的萬物主宰者,能降禍福于人。
3.前一天或前幾天。
1.謂埋頭苦干的人,終能獲得成功。
1.升上天空,鉆入地下。形容神通廣大。
2.比喻為實現某種目的而四處奔走。
1.登天的梯子。比喻達到某種目的的途徑或方法。
1.形容處境窘迫,走投無路。
1.土質最好的田地。
1.官妓中班行之首,管門戶中其他妓女。亦泛指名妓。
1.星相迷信之說,面部及身體各分為上﹑中﹑下三停。面部自發際到印堂為上停;身體以頭為上停。見《麻衣相法全編.麻衣先生石室神異賦》注。此外,繪畫及書法中亦有上停之說,上停猶言上部。
1.上廳行首。
1.謂下情上達于君。
2.指出仕。
1.指女子束發插笄,為成年的象征。
2.指成親。
3.指娼妓初次接客。
4.指男子束發加冠,為成年的標志。
1.指在詩歌聲律上犯雙聲之病。凡上句尾字與下句尾字,或第一句尾字與第三句尾字為雙聲,皆稱"上尾"。
1.高官;顯達的職位。
2.特指君位,帝位。
3.指君主。
4.上級官員;上司。
5.上座,貴客座位。
1.美味,精美的食品。
1.軍銜;尉官的一級,在中尉之上。
長篇小說。俄國普希金作于1837年。青年貴族軍官格利涅夫愛上邊防炮臺上尉司令的女兒瑪莎◇普加喬夫率領農民起義,攻占炮臺,殺死司令。因感念格利涅夫的舊誼,普加喬夫成全了他與瑪莎的婚事。起義失敗后,格利涅夫因受懷疑被捕◇經瑪莎謁見女皇,澄清事實,遂獲釋放。
1.書中或文章中某一段或某一句以前的部分。
2.尚文。上,通"尚"。崇尚文飾。
3.尚文。上,通"尚"。崇尚文治。
1.向朝廷呈報。
2.古賜爵名。亦稱"上聞爵"。
1.見"上聞"。
1.正室;正房。
1.謂無立足之地或一無所有。
1.指半夜十二點以后至正午十二點的一段時間,一般也指清晨至正午十二點的一段時間。
1.首要任務;頭等大事。
1.農歷每月上旬之戊日。
2.王莽所作歷法名。
1.死亡的代稱。
1.受尊敬的席位。
2.上等的酒席。
1.猶言上世。
1.見"上假"。
①職位、輩分較高的人和較低的人君臣上下|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和上下尊卑等列。②高處與低處;上面與下面。有時具體指天、地,山、澤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③猶言增減從其爵而上下之。④表示程度的高低,事物的優劣不相上下。⑤猶言古今篇章博舉,通于上下。⑥猶言前后上下文|上下要相聯,首尾要相應。⑦猶言左右,表示約數一斤上下|五十歲上下。
1.漢末許汜遭亂過下邳,見陳登,登輕視汜,自上大床臥,使汜臥下床◇汜以此事告劉備,備曰"君求田問舍,言無所采,是元龍(陳登之字)所諱也,何緣當與君語?如小人,欲臥百尺樓上,臥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間邪?"見《三國志.魏志.陳登傳》◇因以"上下床"喻高低懸殊。
1.謂上下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