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粗俗,低下。
2.
動詞
〈書〉輕視;看不起。
3.
名詞
邊遠的地方。
4.
形容詞
謙辭,用于自稱。
5.
名詞
(Bǐ)姓。
1.
“啚”的今字。
2.
采邑;小邑。
1.出自《周禮·天官·大宰》以八則治都鄙。
2.出自《晏子春秋·雜下十五》慶氏亡,分其邑,與晏子邶殿,其鄙六十,晏子勿受。
3.出自《新唐書·房式傳》詔可,都鄙安之。
3.
邊邑;邊境。
1.出自《公羊傳·莊公十九年》冬,齊人、宋人、陳人伐我西鄙。
2.出自《西京賦》鬻良雜苦,蚩眩邊鄙。
3.出自《次鄧州界》詩商顏暮雪逢人少,鄧鄙春泥見驛賒。
4.出自《明史·劉聚傳贊》其后四鎮涼州,威著西鄙。
4.
郊野;郊外。
1.出自《逸周書·作雒》農居鄙,得以庶士。
2.出自《國語·齊語》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參其國而伍其鄙。
3.出自《史記·商君列傳》君之危若朝露,尚將欲延年益壽乎?則何不歸十五都,灌園於鄙。
4.出自《新田》詩僦船與車,四鄙出谷。
5.
狹小。
1.出自《孟子·萬章下》聞柳下惠之風者,鄙夫寬,薄夫敦。
2.出自《東觀漢記·光武帝紀》邯鄲雖鄙,君臣并力城守,尚可支一歲。
6.
粗俗;質樸。
1.出自《莊子·胠篋》焚符破璽而民樸鄙。
2.出自《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子路性鄙,好勇力。
7.
淺陋;低賤。
1.出自《左傳·莊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2.出自《鸚鵡賦》托輕鄙之微命,委陋賤之薄軀。
3.出自《奉答敕示七夕詩啟》拙速雖效,蚩鄙已彰。
4.出自《許國公神道碑銘》從舅氏學將兵數百人,悉識其材鄙怯勇。
8.
鄙視;輕蔑。
1.出自《書·大誥》反鄙我周邦。
2.出自《五君詠·向常侍》探道好淵玄,觀書鄙章句。
3.出自《五經辨惑下》王樵林東,獨鄙其說。
4.出自《聊齋志異·黃英》馬素介,聞陶言,甚鄙之。
9.
以為羞恥。見《讀書雜志馀編·文選》。
1.出自《楚辭·懷沙》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
2.出自《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后世也。
10.
貪吝。
1.出自《韓非子·五蠹》今之爭奪,非鄙也,財寡也。
2.出自《淮南子·本經》民性善而天地陰陽從而包之,則財足而人澹矣,貪鄙忿爭不得生焉。
11.
蔽固;不通達。
1.出自《文選·張衡〈東京賦〉》鄙哉予乎,習非而遂迷也。
12.
鄙人。自稱的謙辭。
1.出自《續玄怪錄·琴臺子》鄙為崔氏妻,二男一女,男名琴臺子,鄙尤鐘念。
2.出自《西廂記諸宮調》至於終始之盟,則固不在忒,鄙昔中表相因,或同宴處;婢仆見誘,遂致私誠。
13.
用在名詞前,用以謙稱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事物。參見“鄙心”“鄙言”“鄙臣”“鄙土”。
1.出自《后漢書·馬援傳》凡人為貴,當思可賤,如卿等欲不可復賤,居高堅自持,勉思鄙言。
2.出自《熱風·兒歌的“反動”》胡先生夙擅改削,當不以鄙言為河漢也。
3.出自《漢書·王莽傳上》莽乃起視事,上書言:“……臣莽伏自惟,爵為新都侯,號為安漢公,官為宰衡、太傅、大司馬,爵貴號尊官重,一身蒙大寵者五,誠非鄙臣所能堪。”
4.出自《戰國策·魏策三》臣愿以鄙心意公,公無以為罪。
5.出自《上歐陽舍人書》鄙心倦倦……不宣。
6.出自《晏子春秋·諫上十三》使君之嗣,壽皆若鄙臣之年。
7.出自《孔叢子·抗志》先生久降於鄙土。
14.
謂退處于野。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年》彼將有他志,余姑為之求士,而鄙以待之。
2.出自《經義述聞·春秋左傳下》古謂野為鄙?!氨梢源?,謂退處于野以待之也。
15.
周代地方行政單位。王城郊外以五百家為“鄙”。
1.出自《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為鄰,五鄰為里,四里為酂,五酂為鄙。
2.出自《呂氏春秋·孟夏紀》命司徒循行縣鄙。
3.出自《忠義家傳》所至通都大邑,冱鄉炎徼,一鄙一黨,莫或無有湘人之蹤。
1.搶步追逐。
1.攙扶。
1.借指柩車。
1.車帷下垂貌。
1.古代婦女所乘設有車帷的車。
1.猶帷幔。
1.車上的帷幕。
2.對他人車駕的敬稱。
1.遮蔽矢石的用具。
1.搖動貌。
2.盛裝貌。
1.以帷幕作障的車子。
1.即襜帷。
1.遼金時婦女所束的一種裙子。
1.(衣服前后擺動)整齊的樣子。
1.內衣,汗衣。
1.圍裙。
1.車上四周的帷帳。
2.借指車駕。
1.猶帷幄。
1.遮至膝前的短衣。即圍裙。
1.古代一種較長的單衣。有直裾和曲裾二式,為男女通用的非正朝之服,因其寬大而長作襜襜然狀,故名。
1.美貌女子。
1.相連。謂有親族關系。
1.蟬連。連續。
1.姿態柔美貌。
1.相連貌。
2.卯年的別稱。
1.牽引,情思牽縈。
2.交錯相連。
3.姿態美好。
1.風格志趣。
1.猶風致,風采。
1.氣質;氣度。
1.謂以風梳發,以雨洗頭。形容在外奔波,不避風雨,歷盡艱辛。
〈書〉①美好的容貌和舉止~翩翩。②風味;風趣別有~。
1.在風中拿著的蠟燭。比喻臨近死亡的人或行將消滅的事物。
1.佛教語。比喻人生短促易逝。
1.見"風帚"。
1.風中之燭。
2.風中之燭易滅,后遂以"風燭"喻臨近死亡的人或行將消滅的事物。
比喻隨時可能死亡的晚年(風燭風中之燭)。
1.謂風范和德行。
1.中醫指感受風邪和中風等癥。
1.指風鈴﹑鐵馬之類。
風度姿態~秀逸 ㄧ~綽約 。也作豐姿。
1.瘋子。亦指佯作顛狂或浪蕩不檢的人。
1.風字形的硯石。
1.如風似地疾趨;快走。
①鑿巖機。②用壓縮空氣做動力的金屬加工工具,用于鉆孔。
1.美貌。
1.雨盛貌。
1.形容樂聲宛轉悠揚。
1.匯合貌。
1.謂朝廷。陛為皇宮的臺階,代指皇宮。
2.代指皇上。
1.宮殿。宸,北辰所居,指帝王的殿庭『代宮庭多植楓樹,故有此稱。
1.同楓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