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田間水道。
1.出自《周禮·考工記·匠人》九夫為井,井間廣四尺,深四尺,謂之溝。
2.
泛指一切通水道。
1.出自《莊子·庚桑楚》夫?qū)こV疁希摁~無所還其體,而鯢?為之制。
2.出自《魯靈光殿賦》玄醴騰涌于陰溝,甘露被宇而下臻。
3.出自《秦淮》詩祖龍驅(qū)群龍,疏此萬丈溝。
4.出自《神鬼人·神》你們那里想必仍舊是那波浪掀天的海洋,我這里卻如一溝死水。
3.
特指護城河。參見“溝池”。
1.出自《史記·齊太公世家》楚方城以為城,江漢以為溝。
4.
人工挖掘的戰(zhàn)壕。
1.出自《韓非子·說林下》將軍怒,將深溝高壘。
2.出自《游擊區(qū)也能夠進行生產(chǎn)》敵偽據(jù)點碉堡林立,溝墻公路如網(wǎng)。
5.
泛指與溝形類似之物。
1.出自《漢書·律歷志上》﹝汵綸﹞取竹之解谷
2.出自《聚星堂雪》詩糢糊檜頂獨多時,歷亂瓦溝裁一瞥。
3.出自《二馬》鼻子兩旁有兩條不淺的小溝,一直通到嘴犄角上。
6.
挖溝。
1.出自《管子·度地》地高則溝之,下則堤之,命之曰金城。
2.出自《左傳·僖公十九年》〔梁伯〕乃溝公宮,曰:“秦將襲我。”
3.出自《左傳·定公元年》孔子之為司寇也,溝而合諸墓。
7.
隔斷。
1.出自《左傳·定公元年》季孫使役如闞,公氏將溝焉。
2.出自《張心友詩序》詩不當(dāng)以時代而論,宋元各有優(yōu)長,豈宜溝而出諸於外,若異域然。
8.
指山?jīng)_。
1.出自《蘄春語》今吾鄉(xiāng)謂兩山之間,狹長中容居人、田池,曰池;讀古侯切。地之以溝名者,甚多。
2.出自《石山柏》會上按著農(nóng)戶分住的幾條溝幾個嶺,分頭包干去動員。
9.
數(shù)目名。一說,垓生秭。
1.出自《廣韻·上旨》千生萬,萬生億,億生兆,兆生京,京生秭,秭生垓,垓生壤,壤生溝。
2.出自《少室山房筆叢·雙樹幻鈔中》古黃帝算法,總有二十三數(shù),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億、兆、京、垓、秭、壤、溝、澗、正、載。從萬已上,有三等數(shù)法,其下者十十變之,中者百百變之,上者倍倍變之。
1.容量。
1.包涵容忍。
1.深廣。
1.滋潤;沉浸。
1.滋潤。
1.含藏。
1.猶包容。
2.浸潤,滋潤。
1.含水。
1.潛心竭力。
2.謂情思豐富而奔放。
1.硯名。
1.指水映天空。
1.意思或感情含而不露。
1.滋潤養(yǎng)育。
1.潛伏。
2.猶覆蓋。
1.包容延續(xù)。
1.包含,含蓄鋪陳。
①能控制情緒的功夫;修養(yǎng)②很有~。②蓄積并保持(水分等)用造林來~水源丨改良土壤結(jié)構(gòu),~地力。
同‘含義’。
1.猶涵義。
1.包含映照。
1.潛游。
2.浸潤;沉浸。
3.深入領(lǐng)會。
1.原諒。
1.涵養(yǎng)化育。
1.包含,容納。
1.蓄積流水。
1.覆蓋浸潤。
1.寒涼的云氣。
1.微薄的贈品。
1.寒微卑賤。
1.中醫(yī)指關(guān)節(jié)疼痛而皮膚表面無紅﹑熱等癥狀的病。也叫痛痹。
1.給人以清冷感覺的碧色。指代寒涼的碧空。
2.給人以清冷感覺的碧色。指代叢叢濃密的綠蔭。
3.給人以清冷感覺的碧色。指代清冷的湖水。
1.清涼皎潔的璧玉。多喻指月亮。
1.一種鱉肴。
1.見"寒冰"。
1.中醫(yī)謂寒氣逼阻于皮膚。
2.對人冷淡;薄情。
3.謂命相不好,福分淺薄。
4.貧寒,不富裕。
5.微薄;不豐厚。 6.微寒。
1.形容凍得僵硬的樣子。
同‘寒磣’。
1.指枯草。
1.寒天的山。
①天冷時不再叫或叫聲低微的蟬~凄切丨噤若~。②蟬的一種,身體小,黑色,有黃綠色的斑點,翅膀透明。雄的有發(fā)音器,夏末秋初時在樹上叫。
1.寒天的蟬和凍僵的鳥。比喻默不作聲的人。
1.冷得顫抖的樣子。
1.寒傖。
1.難看;不體面;丟臉。
2.譏笑;揭人短處,使之丟臉。
1.寒天的城池。
1.寒天的鴟鳥。
1.寒天的昆蟲。多指蟋蟀。
2.越冬的蟲。
1.寒秋時的杵聲。杵,搗衣用的棒槌。詩詞中常用以描寫環(huán)境的冷落﹑蕭索或思鄉(xiāng)。
1.中醫(yī)病名。
1.見"寒窗"。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