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戅”。
2.
愚;傻。
1.出自《荀子·儒效》狂惑戇陋之人,乃始率其群徒,辯其談說。
2.出自《丁跛公》于是他只好戇笑著,把自己的運氣向他們承認下來了。
3.出自《松窗夢語·宦游紀》元乃入營號令,把總周云翔等聚眾謀曰:“何處戇漢,擅號令我!”
3.
迂愚而剛直。
1.出自《史記·高祖本紀》王陵可,然陵少戇,陳平可以助之。
2.出自《北史·齊紀上·神武帝》韓軌少戇,宜寬借之。
3.出自《進舟賦》戇必至於觸藩兮,智或流於刻舟。
4.出自《清史稿·世祖紀二》諸臣其直言無隱。當者必旌,戇者不罪。
5.出自《花月痕》只是心氣粗暴,言詞大戇,動輒得罪長官。
4.
抬杠;爭辯。
1.出自《家事》老遠的我就看著像,你爺偏和我戇。
2.出自《寶姑》要老老實實聽他倆個講,陪小老五玩,不許跟他戇!
1.亦作"郁吚"。
2.鳥鳴聲。
1.美盛貌。
1.憂悶,不舒暢。
1.見"郁華"。
1.亦作"郁鐵"。
2.指嵎夷。《書.堯典》﹑《禹貢》作"嵎夷"。
1.阻遏。
2.憂憤郁結;憂懣壓抑。
1.郁悒。
1.亦作"郁裛"。
2.謂潮濕不干。
1.見"郁浥"。
1.憂悶,不舒暢。
1.濃陰。
1.猶郁塞。
2.湮滅。
1.謂強烈照射。
1.猶郁悒。
1.火氣﹐火焰。《左傳.哀公三年》"濟濡帷幕,郁攸從之,蒙葺公屋。"杜預注"郁攸,火氣也。"一說為救火器具。見清王紹蘭《王氏經說》。
2.火災。
3.形容煙火或熱氣蒸騰。
1.憂思貌。
1.憂思縈繞貌。
2.盤曲迂回貌。
3.形容煙氣濃郁繚繞。
4.殷切委婉。
1.蘊積。
1.猶言郁郁彬彬。
1.文質兼備貌。
1.悶悶不樂。
1.猶言郁郁蔥蔥。草木蒼翠茂盛貌。
2.形容氣之旺盛。
1.深廣貌。
1.亦省作"郁蔥"。
2.氣旺盛貌。
3.草木蒼翠茂盛貌。
1.香氣濃郁貌。
1.云氣濃盛貌。
1.苦悶而缺少歡趣。
1.文采明盛﹑勇武出眾的樣子。
1.憂思不絕貌。
1.猶言郁郁蔥蔥。草木蒼翠茂盛貌。
2.猶言郁郁蔥蔥。氣盛貌。
1.香氣馥郁,青蔥繁茂貌。
1.豐盛貌。
1.悶熱。
2.煩悶。
1.積聚。
1.謂怨恨郁結。
1.形容生機蓬勃。
1.積云;濃云。
1.悶熱。
2.凝聚和蒸騰。
3.蒸騰。
4.引申為生氣萌動。
1.郁積阻滯。
2.停滯。謂官職淹滯不升遷。
1.熱氣郁勃如灼。形容悶熱。
1.盛郁鬯酒的酒器。
1.見"郁?"。
1.濃塵。喻塵俗。
1.見"郁岪"。
1.茂盛貌。
2.文采美盛貌。
1.明天。亦為祭祀名。
1.明亮。
1.明盛。
1.明亮貌。
1.亦作"獄豻"。亦作"獄?"。
2.牢獄。
3.訴訟。
4.指刑獄定罪的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