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依照文字念。
2.
動詞
閱讀;看(文章)。
3.
動詞
攻讀;求學。
4.
動詞
(字的)念法;讀音。
1.
誦讀;閱讀;理解書文的意義。
1.出自《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
2.出自《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太史公讀《春秋歷譜諜》,至周厲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
3.出自《讀荀》始吾讀孟軻書,然后知孔子之道尊。
4.出自《家》我們這學期讀完了《寶島》,下學期就要讀托爾斯泰的《復活》。
5.出自《文心》下學期我想叫你們加做些讀的功夫,所以在這里先自預備。
2.
玩味。
1.出自如:讀畫;讀帖。
3.
察看。
1.出自《秋》從他們的眼光里可以讀到這樣的話。
2.出自《古屋》從這位快樂主義者的神色上,我讀出一種隱秘的焦慮。
3.出自《沙姆》終于,我從她的臉龐上和眼睛里讀出來了:“愛!是愛的力量!對嗎?”
4.
講說,宣揚。
1.出自《詩·鄘風·墻有茨》中冓之言,不可讀也。
5.
稱呼,稱說。
1.出自《莊子·則陽》今計物之數,不止於萬,而期曰萬物者,以數之多者號而讀之也。
6.
解說。
1.出自《莊子·則陽》雞鳴狗吠,是人之所知;雖有大知,不能以言讀其所自化,又不能以意測其所將為。
7.
字的讀音。
1.出自《文心雕龍·練字》張敞以正讀傳業,揚雄以奇字纂訓。
2.出自《水經注·湛水》湛水出軹縣南原湛溪,俗謂之椹水也,是蓋聲形盡鄰,故字讀俱變,同于三豕之誤耳。
8.
文體名。屬題跋類,猶今之讀后感。
1.出自《博物志》賢者著述曰傳,曰記,曰章句,曰解,曰論,曰讀。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