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注意;細察。
1.出自《關尹子·九藥》諦毫末者,不見天地之大。
2.出自《說苑·權謀》圣王之舉事,必先諦之於謀慮,而后考之於蓍龜。
3.出自《廣陽雜記》又或夜靜月明,梢人見有物若巨木,偃臥沙際,方報告驚諦,則倏然入水。
2.
仔細。參見“諦視”、“諦聽”。
1.出自《三國志·魏志·明帝紀》宣王頓首流涕
2.出自《落齒》詩人言齒之豁,左右驚諦視。
3.出自《西湖即景》但是我可永遠不會忘記柳阿巧,每次遠望湖上的船影,我總要細細的諦視。
4.出自《普曜經·論降神品》爾時世尊告諸菩薩及諸聲聞,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無極訓誨。
5.出自《霓裳羽衣歌》當時乍見驚心目,凝視諦聽殊未足。
6.出自《醒世恒言·呂洞賓飛劍斬黃龍》合掌跪膝諦聽。
7.出自《集外集·斯巴達之魂》肅肅全軍,諦聽諦聽。
3.
確鑿;確實。
1.出自《越絕書·外傳枕中》范子曰:“夫八谷之賤也,如宿谷之登,其明也諦。”
2.出自《下水船》詞丹禁風微,咫尺諦聞天語。
3.出自《宋三司布帛尺摹本跋》惟謂省尺與浙尺同,則未諦也。
4.
領悟。
1.出自《新論·專學》若心不在學而強諷誦,雖入於耳而不諦於心。
2.出自《且介亭雜文·河南盧氏曹先生教澤碑文》或有未諦,循循誘之。
5.
佛教語。梵文Satya的意譯。謂真實無謬的道理。
1.出自《摩訶般若懺文》莫非第一義諦,悉是無上法門。
2.出自《同馬太守聽九思法師講金剛經》詩途經世諦間,心到空王外。
3.出自《戒詩》我有第一諦,不落文字中。
6.
泛指道理。
1.出自《論小說與群治之關系》此二者實文章之真諦,筆舌之能事。
7.
同“帝”。
1.出自《〈清文匯〉序》姬孔作述,上溯諦煌,下賅謠俗,旁及夷野,標準千祀,矎乎莫尚矣。
1.荒僻的大山深處。
1.見"深山窮谷"。
1.深刻而豐富。
1.高深。邵,"邵"的訛字。
1.深沉貌。
2.濃密貌。
3.牢牢地;嚴實地。
4.沉靜貌。
1.亦作"深沉"。
2.深刻周密。
3.沉著持重。
4.形容極深。
5.重;沉重。 6.深邃隱蔽。 7.低沉。
1.猶深察。
2.深刻地醒悟。
1.謂見識深遠。
2.指有深刻見識的人。
3.深知,深刻了解。
1.見識深遠的人。
1.指囚室。
2.幽深的居室。
1.深刻地思考。
2.深深的思念。
反覆、深入、細致地思考這是我深思熟慮后的決定,不會輕易動搖的。
1.想得深,考慮得遠。
①幽深庭院深邃|深邃的林子。②精深;深奧深邃的哲理|文字深邃。③深沉深邃的目光。 【深邃】①幽深庭院深邃|深邃的林子。②精深;深奧深邃的哲理|文字深邃。③深沉深邃的目光。
1.深入交談。
1.深水池。亦指河流中水極深而有回流處。
1.內堂,屋宇深處的廳堂。
1.精通。
1.穿透。
2.深刻而透徹。
1.見"深謀遠慮"。
1.含蓄委婉。
1.深奧微妙。
1.深思,深入考慮。
1.嗜好。
2.細加體味。
3.深長的意味。
1.謂制定或援用法律條文苛細嚴峻。
2.苛刻的文字。
3.含義深的文辭。
1.深奧的大道理。
1.見"深文傅會"。
1.牽強而苛細地援引法律條文陷人以罪。
1.猶言嚴刑峻法。
1.羅織罪名,蓄意毀謗。
1.歪曲地援引法律條文,不露痕跡地陷人于罪。
1.歪曲或苛刻地援引法律條文,陷人以罪。
1.見"深文周內"。
1.深沉穩健。
1.指恩澤深厚。
1.蕪雜。
1.深谷。
1.深裂。
1.深恨,十分痛恨。
1.深沉陰險。
2.更加危險。
3.偏僻險要。
1.深沉陰險。
1.猶嚴法。
1.很長的巷道。
1.深夜。
1.精通。詳細了解。
2.詳知。
1.猶一心,專心。
2.深遠的心意或用心。
1.猶嚴刑。
1.指山色幽深秀麗。
2.指文句清雅。
1.深遠沖淡。
1.深奧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