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埞”。亦作“碮”。同“堤”。
2.
擋水的堤壩。
1.出自《管子·度地》春三月……土乃益剛,令甲士作隄大水之旁。
2.出自《西都賦》茂樹蔭蔚,芳草被隄。
3.出自《春日野行》詩日西塘水金隄斜,碧草萋萋晴吐芽。
4.出自《觚剩續編·桃花園》無須訪載酒之隄,已見煙迷村路。
3.
橋梁;堤堰。
1.出自《爾雅·釋宮》隄謂之梁。
2.出自《元史·河渠志三》其截河大隄,高廣不等,長十有九里百七十七步。
4.
壘土使高;筑堤。參見“隄塞”。
1.出自《管子·度地》地高則溝之,下則隄之,命之曰金城。
5.
限制;阻擋。
1.出自《漢書·東方朔傳》夫一日之樂不足以危無隄之輿。
2.出自《魏都賦》白藏之藏,富有無隄。
3.出自《利涉橋記》橋長千尺,籍舟四十,欄笝??索,隄其兩旁。
6.
見“隄封”。猶都凡、大凡。
1.出自《漢書·匡衡傳》初,衡封僮之樂安鄉,鄉本田隄封三千一百頃,南以閩佰為界。
2.出自《后漢書·班固傳上》下有鄭白之沃,衣食之源,隄封五萬。
3.出自《讀書雜志·漢書十六》《廣雅》曰:“隄封,都凡也。”都凡者,猶今人言太凡、諸凡也……李善本《文選·西都賦》“隄封萬井”,五臣本及《后漢書·班固傳》并作“隄封”,隄封為都凡之轉,其字又通作堤、堤。
7.
防范;防止。
1.出自《〈雪濤集閣〉序》唯識時之士,為能隄其??而通其所必變。
2.出自《太平御覽》立法以隄民,百姓不能干。
1.亦作"望洋而嘆"。
2.比喻看見他人偉大而慨嘆自己渺小或處理一件事而慨嘆力量不足。語本《莊子.秋水》秋水漲時河兩岸間不辨牛馬∮伯以天下之美為盡在此。乃順流下至北海﹐更是一片汪洋。于是河伯"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莊子·秋水》載河神到海邊,看到無邊無際的大海,望洋向若而嘆”(若海神名),感嘆自己的渺小◇遂用望洋興嘆”比喻做一件事因力量不夠而無可奈何。
1.農歷十五日之夜。
1.秦代宮名。故址在今陜西省涇陽縣東南﹐因東北臨涇水以望北夷﹐故名。秦末﹐趙高迫殺秦二世于此。
1.迎合在上者的意旨。
1.祭禮儀節之一。
1.謂觀察事物的表象即能測知其實質。
1.猶仿佯。
1.鱭魚的別名。
1.名望和聲譽。
用來增大視角以觀察遠處物體的光學儀器。由共軸裝置的物鏡和目鏡構成。有兩大類一類望遠鏡的物鏡和目鏡都是凸透鏡,物鏡焦距較長,目鏡焦距較短。觀察到的虛像是倒立的。如天文望遠鏡;另一類望遠鏡的物鏡是長焦距的凸透鏡,目鏡是短焦距的凹透鏡,觀察到的虛像是正立的。如伽利略望遠鏡。
1.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雙調。令詞始自韋莊﹐慢詞始自柳永﹐字句迥異。令詞五十三字﹐前段四句四平韻﹐后段五句四平韻;慢詞一百七字﹐前段十句四仄韻﹐后段十一句六仄韻。參閱《詞譜》卷十一。
1.即博望苑『武帝為戾太子立﹐使交接賓客之處。故址在今陜西省西安市。事見《漢書.戾太子劉據傳》﹑《三輔黃圖.苑囿》。南朝梁庾肩吾《詠桂樹》"新叢入望苑﹐舊干別層城。"后多借指太子之宮。
也作滿月”。望日的月亮。參見望②”。
日本電影演員。女。50年代起由舞臺轉入銀幕。因主演影片《板車之歌》獲亞非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主演影片還有《日本的悲劇》、《米》等。晚年參加社會活動,曾當選為參議員。
詩篇名。唐代杜甫作。共三首,分詠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華山,以詠泰山一首最著名,為現存杜詩中最早創作的一首。詩中描寫遙望中的泰山的巍峨神奇,末二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體現出青年杜甫的心胸氣魄之偉大,歷來為人傳誦。
1.猶望氣。
2.仰望白云。謂仰慕君王。語出《史記.五帝本紀》"帝堯者﹐放勛。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3.仰望白云。謂思念家鄉;思念父母。
4.謂企求自由。
1.古亭名。
1.名馬名。
1.猶重鎮。多為歷史﹑經濟或地理上的要地。
1.謂按等級望祭山川。
1.視野之中。
2.想望之中。
1.名望大。
1.顯貴家族子弟。
1.古澤名。春秋屬宋﹐戰國時為齊地﹐后歸趙。故地在今河南省睢縣與山東省菏澤市之間。參閱《周禮.夏官.職方氏》。
2.即望諸君。
1.戰國時樂毅的封號。
1.墓道旁或橋梁欄桿中的石柱。
1.鋪在椽子上的薄磚。用以承受瓦片﹐阻擋瓦楞中漏下的雨水和防止透風落塵﹐并使室內的頂面外觀平整。
即幌子”。店鋪懸掛的一種標志,特指酒店的招子。多用竹竿高懸于門前以招徠顧客。
1.盼望兒子成為出類拔萃的人物。
1.猶望族。
舊指有聲望的官僚、顯貴等的家族出身名門望族。
1.(地形)險峻狹隘。
2.危險困厄。
1.將被攻破。
1.危險敗亡;危險失敗。
1.不安寧的國家。
1.見"危逼"。
1.亦作"危偪"。
2.危迫;危急。
1.危殆,死亡。
1.陡峭的山崖。
1.謂恐懼不安。
1.猶偏頗。
2.危殆。
1.高峻的山峰。
1.高樹上的鳥巢。
1.將被攻破之城。
1.高架的橫木。
1.指病危。
1.駭人之言。
1.直言;激烈的言論。
2.恐嚇的言論。
1.危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