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從下向上距離小;離地面近(跟“高”相對)。
2.
形容詞
在一般標準或程度之下的(跟“高”相對)。
3.
形容詞
等級在下的。
4.
動詞
俯,頭向下垂。
5.
形容詞
(地勢)洼下。
6.
名詞
(Dī)姓。
1.
亦作“仾”。
2.
向下;向下垂。
1.出自《莊子·盜跖》據軾低頭。
2.出自《九思·怨上》大火兮西睨,攝提兮運低。
3.出自《詠風》詩垂楊低復舉,新萍合且離。
4.出自《代棄婦答賈客》詩鳴環動佩恩無盡,掩袖低巾淚不流。
5.出自《文選·潘岳〈射雉賦〉》鯨牙低??,心平望審。
3.
低于。
1.出自《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詩金波麗翅鵲,玉繩低建章。
2.出自《宿建德江》詩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4.
低下。指身份地位、才能見識等。
1.出自《登黃山凌歊臺送族弟溧陽尉濟充泛舟赴華陰》詩空手無壯士,窮居使人低。
5.
謂質量差。
1.出自《儒林外史》老爹給了他二錢四分低銀子,又還扣了他二分戥頭。
6.
壞;惡劣。參見“低人”、“低物”。
1.出自《醒世姻緣傳》我叫那低狗攮的沒處去使低去!
7.
聲音小。
1.出自《歌者》詩玉樹花飄鳳失棲,一聲初壓管弦低。
2.出自《色盲》趙女士的聲音很低,象是對自己說。
8.
廉,便。
1.出自《金橙徑》詩金橙縱復里人知,不見鱸魚價自低。
2.出自《韋護》她說她想到北京進女師大去,那里學費低。
9.
低落;消沉。
1.出自《中國證券報》市場整體情緒低,但無需特別悲觀。
2.出自《瀟湘晨報》壓力大喝酸奶,情緒低吃綠葉蔬菜。
3.出自如:試驗失敗以后,他的情緒一直很低。
10.
駐屯。
1.出自《文選·宋玉〈招魂〉》軒辌既低,步騎羅些。
11.
見“低回”。徘徊;流連。
1.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傳》低回陰山翔以紆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然白首。皬然白首,戴勝而穴處兮,亦幸有三足烏為之使。
2.出自《聞見前錄》蓋自棲筠而下,義居二十余世矣。余為之低回嘆息而去。
3.出自《余處士墓表》淹留濂溪、鹿洞,過柴桑,輒低回久之。
4.出自《前茅?力的追求者》別了,低回的情趣!別要再來纏繞我白熱的心曦!你個可憐的撲燈蛾,你當得立地燒死!
12.
指低下之處。
1.出自《同顏大夫初晴》詩濕花飛未遠,陰雪斂向低。
13.
指使向下,放低。
14.
與“高”相對。謂由下至上距離小。
1.出自《和劉郎中學士題集賢閣》詩傍聞大內笙歌近,下視諸司屋舍低。
2.出自《絕句》白頭灶戶低草房,六月煎鹽烈火旁。
3.出自《龍須溝》南邊中間是這個小雜院的大門,又低又窄。
15.
見“低回”。謂情感或思緒縈回。
1.出自《除刪定宮謝丞相啟》伏念某獨學寡聞,倦游不遂。瀾翻記誦,愧口耳之徒勞,跌宕文辭,顧雕蟲而自笑。低回久矣,感嘆凄然。
2.出自《香祖樓·嫁蘭》為什么同床各夢將情漏。你若為彼低回,奴當成就。
3.出自《井岡山記》一天早晨,毛澤東同志看到他,說:“天涼啦,該加點衣服啦!”他回答:“我沒有衣服了。”“噢,你沒有衣服啦!”為之低回久之。
16.
見“低回”。紆回曲折。
1.出自《漢書·揚雄傳下》大語叫叫,大道低回。
17.
見“低回”。遷就;迎合。
1.出自《新唐書·文藝傳下·吳武陵》數百里之內,拘若檻阱,常疑死于左右手,低回姑息,不可謂明。
2.出自《揮麈三錄》前數年,有博士鄒公,經甚明,文甚高,行甚修,不能低回當世,以直去位。
18.
見“低遲”。徘徊。
1.出自《詠夢》詩寂歷窗扃紙,低遲帳卷羅。
1.方言。謂日將落山。
1.在軍隊中作后衛。
2.猶放哨。
1.猶言護身。
1.迷信謂用符咒等法除邪得吉。
1.請人做事,先付一部分酬金,表示不讓他空手一無所得。
1.明永樂年間所制的一種精致瓷器名。杯中心畫雙獅戲球圖,球內刻"大明永樂年制"六字,細若粒米,最為上品。畫鴛鴦及花卉者較次。參閱明谷應泰《博物要覽.志窯器.新舊饒窯》。
1.舊俗除夕用盤雜盛各種果品食物消夜稱壓歲盤。
1.舊俗,陰歷除夕以彩繩穿錢置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在過陰歷年時給小兒者,亦謂之壓歲錢。
①使范圍或體積縮小壓縮篇幅|壓縮空氣。②減少壓縮一部分勞力。
1.用氣泵把空氣壓入容器而形成的壓力高于大氣壓的空氣,可用來開動機具等。
1.見"壓軸戲"。
從母株上選取年幼旺盛的枝條彎曲后埋于土中(枝條頂部露于土外),待長出根后從母株上切斷,使之長出新植株的一種繁殖方法。園藝上廣泛應用。
1.一種臨床體征。即觸診時有疼痛。壓痛部位常為病變(炎癥﹑損傷)所在之處。
1.鍛煉腿部韌帶的一項基本功。練功時單腿抬起,腳跟架于高處,上身前傾,用手向下按膝蓋,使腿挺直。
1.居于末后。
1.刑具名。清律,刑訊時所用刑具有笞杖﹑枷鎖﹑手扭﹑腳鐐﹑夾棍﹑拶指﹑壓膝﹑問板等。
1.謂刺繡縫紉時按壓針線。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后以"壓線"比喻徒為別人辛苦忙碌。參見"為人作嫁"。
1.比喻難以作到的事。
1.密集貌;盈滿貌。
1.殺羊。
1.古代婦女掛在腰間的飾物。
2.緊身腰帶。一種布制的長帶,中間有個袋,常束在腰間。
1.壓倒或超過一切;第一。
1.護身刀;匕首。
1.詩詞曲賦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調和諧優美。
1.鎮災免禍。
1.猶壓迫。
2.擠壓。
1.舊小說﹑戲曲中稱據山立寨的頭領的妻子。
1.舊小說﹑戲曲中稱據山立寨的女首領的丈夫。
1.謂以威勢維持戰陣的穩定。
1.猶鎮服;壓制。
1.亦稱"壓條"。一種植物繁殖技術,即把植物的枝條的一部分刮去表皮埋入土中,頭端露出地面,等它生根以后把它和母株分開,使另成一個植株。
2.謂果實多,把樹枝壓低。
①竭力限制或制止壓制批評|壓制自己的悲哀。②用壓的方法制造壓制茶磚。
1.見"壓胄子"。
1.亦稱"壓臺戲"。
2.一場演出中的最后一個節目。謂其質量最高,表演最精彩,足以壓住全臺。
3.比喻引人注目的或最后出現的事件。
1.見"壓胄子"。
1.一次戲曲演出,某一節目被安排為最后一出,叫做"壓胄子"。亦指安排在最后的一個節目。清王夢生《梨園佳話》"能于末出登場,而人皆耐而相待者,謂之壓胄子。胄子者,武戲也。武戲能戀人,而欲以唱工加勝武劇。"亦稱"壓軸"。老舍《四世同堂》五八"招弟必須唱壓軸……我的女兒不能給別人墊戲。"另有一種說法,把某一出戲排做一次戲曲演出中的倒數第二個節目(最后的一出戲叫大軸子)或安排在倒數第二的一出戲,稱為"壓軸子"。
1.壓成塊形的磚茶。
1.謂充實行裝。
1.宴席中預先擺定的菜,多為冷葷之類。
2.謂人在酒宴上最后離席。用以譏笑人貪吃。
1.勝過。
1.張口喘氣。
1.猶闊狹。
1.高大貌。
1.遼闊貌;空貌。
2.敞開。
1.猶聳空,凌空。
1.張大口。
1.張口貌;張開貌。
2.深廣貌。
3.開口笑貌。
1.吞吐開合貌。
1.張口出氣貌。
1.高曠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