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弄玉﹑簫史乘鳳事。傳說春秋時秦有簫史善吹簫,穆公女弄玉慕之,穆公遂以女妻之。史教玉吹簫作鳳凰聲,后鳳凰飛止其家,夫妻俱乘鳳凰飛去。見漢劉向《列仙傳》。
合適;相宜這種環境對他很不適宜。
1.謂恰好可以相輔相成。
1.猶言節制逸樂。
1.寬心,舒適。
2.稱心,合意。
1.指中和適合的音樂。
①生物界的普遍現象。指生物與環境、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等相適合的現象。是在億萬年進化過程中產生的。②生理學與心理學上指感覺適應。即感受器在刺激持續作用下產生的感受性變化的現象。如從亮處進入暗室,開始時看不見東西,過一段時間才逐漸看清,這叫暗適應;反之,則叫光適應或明適應。在嗅覺、聽覺、膚覺、味覺等方面也有適應現象,在痛覺方面則不明顯。③皮亞杰提出的心理學名詞。有機體不斷運動變化與環境取得平衡的過程。包括同化與順應兩個方面。同化指把客體(外界事物)納入主體已有的行為圖式中;順應指主體改變已有的行為圖式或形成新的行為圖式以適應客觀世界變化。兩者相反相成,適應狀態就是這兩種作用之間取得相對平衡的結果。兒童的智力發展依賴于同化和順應從最初不穩定的平衡過渡到逐漸穩定的平衡。
1.醫學名詞。每種藥物或治療方法,都有它能治療的疾病或癥狀,這些疾病或癥狀就叫這種藥物或治療方法的適應癥。
1.謂適合使用。
1.猶言節制欲望。
2.順遂其欲望。
1.舒適的機緣。
1.謂到遠地去。
1.猶言符合心愿。
1.指當繼位的嫡子。
1.恰好遇到。
1.猶言適合職分。
1.猶言舒適自得。
1.見"適中"。
1.指軍隊的主帥,正帥。
2.泛指作主者。
3.指喪主。主持喪事的嫡長子。
1.同"嫡子"。
1.謂充足適度而不過分。
1.指有罪而謫戍的兵卒。
1.狠戾的人。
1.猶背謬。
1.猶邪氣。
1.諸侯王佩的印綬。色黃而近綠,因用?草染制,故名。
1.《太平廣記》卷八引晉葛洪《神仙傳.劉安》"八公使安登山大祭﹐埋金地中﹐即白日升天……時人傳八公﹑安臨去時﹐余藥器置在中庭。雞犬舐啄之﹐盡得升天。"后因以"舐鼎"喻攀龍附鳳。鼎﹐指煉丹藥之器。
1.喻貪婪蠶食。
1.以舌舔痔?!肚f子.列御寇》"秦王有病召醫,破癰潰痤者得車一乘,舐痔者得車五乘。所治愈下,得車愈多。"后以"舐痔"比喻諂媚附勢的卑劣行為。
1.在車上憑軾致敬。
1.固定在車廂前橫木上的小柜。
1.同"軾閭"。
1.《呂氏春秋.期賢》"魏文侯過段干木之閭而軾之,其仆曰'君胡為軾?'曰'此非段干木之閭歟?段干木蓋賢者也,吾安敢不軾?'"后因以"軾閭"謂向有德者致敬。
1.同"軾蛙"。
1.見"軾蛙"。
1.宋代文學家蘇軾和蘇轍的并稱。
1.指一去不返的流水。
2.比喻流逝的光陰。
1.指一去不返的江河之水。語本《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比喻流逝的光陰。
1.猶死亡。
1.訣別之辭。
1.指逝去的光陰。
1.比喻流逝的光陰。
1.死亡之路。
1.謂時光消逝。
1.死去。
1.消逝,滅亡。
1.指逝去的年歲。
1.猶飛鳥。
1.指缺月。謂望日后的月亮陰影部分逐漸增多。
1.指逝去的日子。
1.相傳麒麟為仁獸,雄者鳴叫為圣人逝去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