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跨坐在巖石上向前移動。
1.拷打。引申指折磨。
1.拷打。
1.亦作"搒棰"。
2.拷打。
1.見"搒捶"。
1.拷打判罪。
1.笞擊﹐拷打。
1.拷打。
1.搖船的童子。
1.謂拷打后再戴以鐐銬等刑具。
1.亦作"漨渤"。
2.盛貌。
1.見"漨浡"。
1.象聲詞。音樂聲。
2.象聲詞。雷聲。
1.大水激蕩聲。
化學成分na2b4o7·10h2o。通常呈白色或微帶灰、黃、藍、綠等色。在空氣中易風化。易溶于水。在熔融狀態下能溶解一些金屬氧化物,并顯示出不同金屬離子的特征顏色。在分析化學中用以鑒定金屬離子。在搪瓷和玻璃工業中用于上釉和著色。醫療上用作防腐劑和消毒劑等。
1.聲音宏大響亮。
1.蓬蒿與艾草。亦泛指叢生的雜草。
2.指草野;民間。
1.蓬草和羽葆。比喻頭發散亂。
1."蓬門蓽戶"的省語。
蓬蓽蓬門蓽戶”的略語,用蓬草、樹枝等做的門,喻指陋室。謂有客來臨或別人的恩德使居所等增添光輝得兄光顧,蓬蓽生輝。
1.鬢發蓬亂。
繁盛朝氣蓬勃|蓬勃向上的事業。
1.灰塵。
1.古澤藪名。即逢澤。在今河南省開封市東南,戰國魏地,本逢忌之藪。
2.即蓬萊池。在陜西省長安縣大明宮蓬萊殿附近。
1.用蓬草作頂的房屋。指貧窮者所住的陋室。
2.借指出身貧苦的人。
1.首飾名。即銀櫛。
1.即蓬萊山。
1.蓬草和藋草。泛指草叢;草莽。
2.指代草舍,貧者所居。
1.也作"蓬莪蒬"。又名"蒬藥"。今通稱"莪術"。
1.蓬松﹑散亂的頭發。
1.見"蓬萊閣"。
1.謂如飛蓬斷梗,飄蕩無定。比喻飄泊流離。
1.見"蓬頭垢面"。
茼蒿”的俗稱。見茼蒿”(353頁)。
1.古代男子初生,家以蓬矢桑弧射天地四方◇因以指男子初生。
1.即蓬萊。古代傳說中的海中仙山。
1.用蓬草編成的門戶。指窮人居住的陋室。
1.見"蓬戶甕牖"。
舊時在江海口岸和要塞構筑的炮陣地。主要裝備大口徑、遠射程火炮。陣地為永備工事,比較堅固。
1.炮筒子里放置炮彈和射擊時炮彈穿過的圓筒狀空腔。
即護衛艇”(412頁)。
1.比喻性情急躁﹑心直口快﹑好發議論的人。
1.舊指土匪隊中掌管若干槍手的小頭目。
1.瓦制的鼓。
1.烤豬。古代八種珍食之一。
1.把食物埋在火灰里慢慢烤熟。
1.火炮安放的位置。
2.爆破作業時,預定的爆炸位置。
1.即伏犧。炮,通"庖"。
1.燒炙。語出宋羅泌《路史.禪通紀.炎帝》"﹝炎帝神農氏﹞修火之利,以炮以燖。"
1.掩蔽工事的火炮射擊口。
2.爆破前在巖石上鑿的孔,用來裝炸藥。
1.罩在炮上的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