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鳥類用嘴取食物。
2.
名詞
書法上曾指漢字筆形中的短撇。參看“永”字條“永字八法”。
1.
亦作“噣”。
2.
鳥用嘴取食。
1.出自《詩·小雅·小宛》交交桑扈,率場啄粟。
2.出自《送浮屠文暢師序》夫鳥,俛而啄,仰而四顧。
3.出自《皮包》兩只麻雀唧唧喳喳趕了進來。來回飛了一陣子,便歇在竹椽上,啄那蓋屋頂的稻草。
3.
咬。
1.出自《楚辭·招魂》虎豹九關,啄害下人些。
4.
引申為殘害,殺害。
1.出自《侯鯖錄》豈莽(王莽)時殘啄之馀所謂四百人,皆贊莽以盜漢偷生嗜利之徒歟?
5.
叩擊。
1.出自《送僧澄觀》詩洛陽窮秋厭窮獨,丁丁啄門疑啄木。
2.出自《紳士的太太》拿酒的廝役已經在門外輕輕的啄門。
6.
書法稱短撇叫啄。
1.出自《九勢》疾勢,出於啄磔之中,又在豎筆緊趯之內。
7.
見“啄啄”。禽鳥取食貌。
1.出自《嗟哉董生行》家有狗乳出求食,雞來哺其兒,啄啄庭中拾蟲蟻,哺之不食鳴聲悲。
2.出自《三鳥》詩啄啄有馀粟,歲宴諒不饑。
8.
見“啄啄”。象聲詞。叩門聲。
1.出自《剝啄行》剝剝啄啄,有客至門。
2.出自《〈十洲春語〉序》予方畚掘擁土,周匝樊槿,啄啄然聞有叩柴荊者。
1.一夜。
2.指極短的時間。
1.一夜之間,幾次遷徙。謂居處不寧。
1.同"一朝一夕"。
1.一呼一吸。比喻極短的時間。
2.暫停;稍歇。
3.一口氣息。
4.一個子嗣。
5.猶一絲。
1.只有微弱的一口氣。形容垂死之狀。
1.一張坐臥之席。
2.一桌飯菜或酒席。
3.一陣;一番。
4.指一個職位。
一套;一身錦衣一襲。
1.也說"一下子"。
2.猶言一次,一回。
3.突然,指時間短暫或動作迅速。
4.用于動詞之后,表示略微之意。
1.一下又一下。表示動作接連不斷。
2.一下子,一會兒。
1.見"一下"。
1.一個夏季。
2.僧徒以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為靜修之期,謂之一夏。佛經中稱為安居。見《翻譯名義集.眾善行法安居》。
1.古琴的一種。
1.見"一線"。
1.一線天空。
2.洞窟中或兩崖之間僅可見一縷天光者。如浙江金華北山﹑雁蕩山合掌峰,杭州西湖飛來峰等處皆有,且甚著名。線,亦作"線"。
1.謂一條活路。
1.古代祭祀和宴飲時進酒一次為一獻。
1.《周禮.考工記.梓人》"梓人為飲器,勺一升,爵一升,觚三升,獻以爵而酬以觚,一獻而三酬。"后因以"一獻三酬"謂人臣過蒙寵幸。亦作"一獻三售"。
1.一邊;一面。
①朝著一個方向蓄力待時,并兵一向。②一味;一意自是君恩薄如紙,不須一向恨丹青。③一片煙波一向離愁。④指過去或近來一段時間你一向在何處?⑤副詞。一直;從來他為人一向如此|一向愛好體育|生活一向很儉樸。
1.睡臥時不翻來復去。謂安睡。
1.猶言一會兒。
1.指極短的時間。
1.笑一笑就算了事。表示不予重視。
1.輕蔑地一笑,把它擱在一邊。表示不予理會。語出宋陸游《書夢》詩"一笑俱置之,浮生故多難。"
1.表示數量少。猶一點。
2.表示不止一種或一次。
1.形容極少。
1.方言。一會兒。指很短的時間。
①形容江河水勢奔騰直下長江大河,一瀉千里。②比喻文筆流暢,氣勢奔放東坡詩放筆快意,一瀉千里。
1.見"一瀉千里"。
1.舊題宋蘇軾《艾子雜說》"艾子行于海上,見一物圓而褊,且多足,問居人曰'此何物也?'曰'蝤蛑也。'既又見一物,圓褊多足,問居人曰'此何物也?'曰'螃蟹也。'又于后得一物,狀貌皆若前所見而極小,問居人曰'此何物也?'曰'彭越也。'艾子喟然嘆曰'何一蟹不如一蟹也!'"后因以比喻一個不如一個。
1.一條心。同心;齊心。
2.忠心;全心全意。
3.專心;一心一意。
4.一樣的心意,無所偏愛。
5.一個人的心意或整個心思。
1.同心的人。
1.齊心趨向同一目的。
1.同心共志,沒有兩意。
1.同心同德。語出《書.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1.一條心。
1.同"一心一意"。
1.全部更新。
1.形容點點滴滴,為數極少。
1.古人劃周天為十二次,以為木星一年行一次,十二年滿一周天,故以十二年為一星終,用以紀年。
①指同行的一群人代表團一行共十二人。②一行(683或673-727)。唐代高僧,天文學家。俗姓張,名遂,魏州昌樂(今河南南樂)人。精通歷法和天文。與梁令瓚一起制造黃道儀,用以重新測定一百五十多顆恒星位置;與南宮說等首次測量子午線1°的長度。著有《大日經疏》,并制訂《大衍歷》等。
1.猶一伙人;一干人。
1.謂簡短的書信。亦泛指信札。
1.如此;如許。
2.一經允許。
1.熏蕕相混。比喻善常為惡所掩。
1.古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
2.尋訪或尋覓一次。
1.一個字。
2.一句話;一番話。
3.謂陳述一次。
4.眾口一詞。
1.見"一言半語"。
1.見"一言半語"。
1.謂許多話歸結為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