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靠近邊境一帶。
2.把窄條的布或絳子等縫在衣物邊上。
1.舊稱女子十六歲為"破瓜"。"瓜"字拆開為兩個八字,即二八之年,故稱。
2.瓜字分開為"八八"兩字,舊又因用作六十四歲的代稱。
3.喻女子破身。
1.攻克險阻﹑難關。
比喻有了缺點、錯誤或受到挫折以后,不自振作、任其自流,抱著自暴自棄的態度他自輕自賤,成了習慣,破罐破摔,不想學好了。
1.罐子已經破了,又往破里摔。比喻有了缺點﹑錯誤或受到挫折以后,任其自流,不加改正,或反而有意朝更壞的方向發展。
1.已滅亡的國家。
2.擊破敵國;消滅敵國。
1.損害,侵害。
1.驅寒;消寒。
1.謙抑﹔謙讓。
1.謙虛遜讓。
1.猶謙遜。
1.謙遜退讓。
1.指謙虛。語本《易.謙》﹕"天道虧盈而益謙。"
2.猶盈虛。謙﹐不足﹔益﹐盈滿。
1.猶謙虛﹐謙遜。幼﹐幼沖。
1.謙虛的話﹔謙詞。
1.謙虛而能容人。
1.《易經》卦名《謙》和《豫》的并稱。謙﹐小心謹慎﹔豫﹐順時而動◇因以"謙豫"謂謹慎從事﹐循規蹈矩。
1.謙虛謹慎。
1.謙慎檢束。
1.謙敬。
1.執意謙讓。
1.謙讓之志﹔不敢承當的心意。
1.謙虛的真情。
1.見"謙尊而光"。
1.謂尊者謙虛而顯示其光明美德﹔謙虛。語本《易.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孔穎達疏﹕"尊者有謙而更光明盛大﹐卑謙而不可逾越。"阮元校勘記﹕"《集解》作'卑者有謙而不逾越'。"一說﹐尊﹐通"撙"。退讓。
1.誤了預定的旅程。
1.差錯,失調。
1.猶懈怠。
1.猶失誤。
1.謂因失誤而導致匱竭。
1.因過失而觸犯刑律。
《左傳·昭公四年》冬無愆陽,夏無伏陰。”(愆陽冬天陽溫。伏陰夏天陰涼)后因以愆伏”指氣候失常,冷暖不調土氣有早晚,天時有愆伏。
1.過失。
1.罪惡,罪過。
1.失和。
1.失時。
1.猶悔過。
1.罪過。
1.久旱。
1.謂疫癘等流行性疾病。
1.愆戾,罪行。
1.罪戾,罪過。
1.苛繁的法令。
1.久不見面,久違。
1.錯誤,過失。語本《書.冏命》"繩愆糾謬,格其非心,俾克紹先烈。"
1.犯罪的條款。
1.誤期,失期。
1.久雨未晴。
1.過錯。
2.缺失。
1.過失。
1.失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