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因襲謬誤。
1.受傷。
2.因離別引起傷感。
3.指因離別引起的傷感。
1.離杯。
1.背離君上。
1.離開身體。
2.傳說中之國名。
1.別離的聲音。
1.見"離簁"。
1.背離真實。
1.超脫世俗。
2.去世﹐死亡。
1.超脫世俗﹐回避君上。
1.猶言離世異俗。
1.超脫世俗。
1.客居之室。
1.古代脫離夫婦關系的文書。也稱休書。
1.離開蔬食﹐脫去木屐(一說為草鞋)。比喻脫離清苦生活﹐入身仕官。
1.見"離蔬釋躤"。
1.《詩.王風.黍離序》﹕"《黍離》﹐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周室之顛覆,仿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后遂以"離黍"為慨嘆亡國之典。
1.離開職守。
1.謂歷代相承﹐經歷久長。
1.離別后的思緒。
1.避開俗世。謂隱居。
2.超出凡俗。
1.見"離逖"。
1.餞別之堂。
(文章或議論的內容)離開主題~萬里 ㄧ他說著說著就離了題。
1.亦作"離遬"。
2.遠遠離開﹔使遠去。
3.疏遠。
1.古代建于離城稍遠的道旁供人歇息的亭子。古人往往于此送別。
1.謂陷入法網。
①離別敘離違之情。②不和睦;不團結上下離違。
1.設置衛兵。《左傳.昭公元年》﹕"三月甲辰﹐盟。楚公子圍設服離衛。"杜預注﹕"設君服﹐二人執戈陳于前以自衛。離﹐陳也。"一說一對衛兵。楊伯峻注﹕"離衛﹐衛即今之衛兵﹐衛兵成雙對立者﹐謂之儷衛﹐亦作離衛。"《漢書.五行志中之上》﹕"設服離衛。"顏師古`引張晏曰﹕"離衛者﹐二人執戈在前也。"一說列隊而行。
1.離開本位﹑職守。
2.傷科病癥名。即脫臼﹑脫骱。指組成關節的骨端脫離其正常位置。一般由外傷引起﹐多發生于肩﹑肘關節。
1.有分歧的文義。
1.形容國家﹑集團或組織分裂瓦解。
1.同"離析分崩"。
1.離開席位。
2.餞別的宴席。
1.見"離簁"。
1.見"離簁"。
2.見"離縱"。
1.見"離簁"。
1.猶離間。
1.遭遇憂患。《楚辭·天問》﹕"啟代益作后﹐卒然離衋﹐何啟惟憂﹐而能拘是達?"朱熹集注﹕"衋﹐一作孽﹐一作孽﹐并魚列反。離﹐遭也。衋﹐憂也。"一說為去除禍害。見清蔣驥《山帶閣注楚辭》卷三。
1.見"離間"。
1.離別時所奏樂曲。
2.箭離弓弦。比喻迅速。
比喻說話或做事偏離公認的準則。
1.猶言如日光之顯揚。
1.陷入羅網。
1.指國都之外的小城邑。
2.異鄉。
3.離別故鄉。
背井離鄉。
1.見"離鄉別土"。
1.見"離鄉背井"。
1.同"離鄉背井"。
1.遠離家鄉。
1.離城較遠的市集。《后漢書.劉玄傳》﹕"于是諸亡命馬武﹑王常﹑成丹等往從之﹔共攻離鄉聚﹐臧于緑林中﹐數月閑至七八千人。"李賢`﹕"離鄉聚謂諸鄉聚離散﹐去城郭遠者。大曰鄉﹐小曰聚。"一說地名。中華書局點校本校勘記﹕"離鄉聚。按﹕殿本《考證》萬承蒼謂離鄉聚地名﹐章懷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