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車馬等)停止,泛指停止或停留。
2.
動詞
(部隊或工作人員)住在執行職務的地方;(機關)設在某地。
1.
車馬停止。
1.出自《漢書·韓延壽傳》今旦明府早駕,久駐未出。
2.出自《茱萸女樂府》不無夫婿馬,空駐使君車。
3.出自《上巳泛舟昆明池宗主簿席序》主稱未醉,惟見馬駐浮云。
4.出自《送羅萬峰》詩冰霜自崢嶸,征車莫能駐。
2.
停留。
1.出自《東征賦》悵容與而久駐兮,忘日夕而將昏。
2.出自《詩》駐梭如有思,擎梭似無力。
3.出自《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四》有樵者見余入,駐外洞待之,候出乃去。
3.
止??;阻止。
1.出自《三國志·吳志·顧譚傳》魏兵乘勝陷沒五營將秦晃軍,休承奮擊之,遂駐魏師。
2.出自《世說新語·文學》殷中軍讀小品
3.出自《宋書·沈文秀傳》慶之死后,帝遣直合江方興領兵誅文秀,方興未至,太宗已定亂,馳驛駐之。
4.
留住。參見“駐顔”。
1.出自《臨江仙·雁后歸》詞愿郎宜此酒,行樂駐華年。
2.出自《為隴州李舉人壽其伯尚書公》詩老伴青松全晚節,靜餐丹藥駐春顏。
3.出自《秋色賦》我愿這大好秋色永駐人間。
5.
居留其地。
1.出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五年,率諸軍北駐漢中。
2.出自《順宗實錄四》許杲以平盧行軍司馬將卒三千人駐濠州不去。
3.出自《夏至日滎澤渡黃河》詩前路雄關近,當年駐重兵。
4.出自《銅墻鐵壁》野戰軍的后方機關都從沙家店區轉移到七木區駐下了。
6.
關押;拘捕。
1.出自《論語·公冶長》以其子妻之
7.
指居住。
1.出自《二刻拍案驚奇》那下處一帶兩間,兄弟各駐一間。
1.亦作"鷿鵜"。
2.見"鹓鷉"。
1.用鹓鷉膏涂抹使光亮銳利的刀。
1.亦作"鷿鵜膏"。
2.鹓鷉的脂肪。古人用以涂刀劍,使不生銹。
1.涂上鹓鷉膏用以防銹的劍。
1.泉名。唐時在豐州西受降城北(今內蒙古河套西北部)。
1.鹓鷉。
1.絢麗的絲織品。
1.指朝官的行列。
1.朝官站立的次序。
1.見"鹓雛"。
語出《莊子·養生主》有廚師技術很熟練,宰牛時能把薄薄的刀刃深入牛骨關節的縫隙內仍有自由進退的余地(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將牛體毫不費力地分解而不傷刀刃◇用游刃有余”比喻非常熟練,得心應手,應付裕如。
1.猶言游刃有馀。
1.閑游的日子。
1.虛浮縱容。
1.水緩動貌。
1.飄浮的水氣。
1.閑散。
2.游離散逸。
1.游方僧。四方云游的和尚。
1.即謝公屐。南朝宋詩人謝靈運喜游山陟嶺,特制游山屐,上山可去其前齒,下山則去其后齒。見《宋書.謝靈運傳》。
1.猶游山玩水。
1.游覽山水風景。語本《景德傳燈錄.韶州云門山文偃禪師》"問'如何是學人自己?'師曰'游山玩水。'"
詩篇名。南宋陸游作。詩中描寫了作者故鄉山陰(今浙江紹興)的自然風光和農家風情。其中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寫出了山陰地區特有的山水風貌,寓有深刻的人生哲理,歷來被人傳誦。
1.往來各地經商的人。
1.游玩觀賞。
1.流動的哨兵。
1.游玩休息。
1.野游射獵。
1.漫游;漫步。
1.猶游心。
2.巡游之神;游蕩之鬼。
3.方言。流氓。
1.游學的學生。
1.虛浮的名聲。
1.游于圣人之門。語出《孟子.盡心上》"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
1.游手好閑,不勞而食。
2.謂居處不定,到處謀食。
3.指居無定處,四處謀食的人。
1.流矢。亂飛的或無端飛來的箭。
1.指戰國時的說客。
2.泛指云游四方以謀生的文人。
1.優游于世。
1.外出求官。
1.游街示眾。
1.謂外出以求事奉(他人)。
1.縱目遠望。
1.猶游樂。
1.閑空著手。
2.特指農民游惰不從事生產勞動。
3.閑蕩不務正業。
4.指閑蕩不務正業的人。
好閑蕩;懶散;不干活游手好閑之徒|在家游手好閑,橫草不拿,豎草不拈。
好閑蕩;懶散;不干活游手好閑之徒|在家游手好閑,橫草不拿,豎草不拈。
1.同"游手好閑"。
1.巡邏守衛。
1.猶避暑。
1.指浮柱。《文選.司馬相如》"羅豐茸之游樹兮,離樓梧而相撐。"李善注"游樹,浮柱也。"一說,指斜柱。見《文選》五臣注。
1.游玩;玩耍。
1.人或動物在水中游動。
2.超出某一平面的水。
3.復姓『代有游水發根。見《史記.封禪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