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秋貢。
1.冢宰佐王進行的祭祀。
1.主宰;掌治。
2.指掌握治國大權的人。
1.古官名。掌管接待賓客﹑祭祀﹑飲宴時供應酒食祭品等事務。
1.對知縣的敬稱。
1.明清之際思想家﹑科學家稱研究社會政治﹑教育﹑倫理等為"宰理"。見清方以智《通雅.音義雜論》。
1.淵名。
2.謂宰輔之位。
1.宰相的名位。
1.冢宰的屬吏。
1.掌治民眾。
1.墳墓上的樹木。語出《公羊傳.僖公三十三年》"秦伯怒曰'若爾之年者,宰上之木拱矣。'"何休注"宰,冢也。"
1.宰相與州牧的并稱。泛指治民的官吏。
2.掌管,治理。
1.即太宰嚭。本名伯嚭,系春秋時楚伯州犁之孫。楚誅伯州犁,伯嚭奔吳,吳以為大夫,后任太宰,故稱太宰嚭。
1.周代冢宰的屬官◇泛指官員。
2.掌管膳食之官。
1.《史記.陳丞相世家》"里中社,平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陳孺子之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天下,亦如是肉矣。'"后因以"宰肉"指分割肉。《新唐書.鄧處訥傳》"陬溪人周岳與滿狎,因獵,宰肉不平而斗,欲殺滿,不克。"后常用陳平事借指在處理小事中可以看出治國的才能,或在未遇時懷有大志。
1.明代蒙古官號。從元代沿襲而下。為漢語"宰相"的音轉。絕大多數出身于非成吉思汗家族的封建領主。達延汗時,為鞏固汗位,曾一度廢除太師﹑宰桑等官職及其領地,將其降為大汗和諸王﹑臺吉的僚屬。只有衛拉特地區仍保留其封建領主的地位。
1.屠宰牲畜﹑家禽等。
1.五代時呂兗所設專司屠宰民人以給軍食的機構。
1.猶主宰。
1.阿拉伯語的意譯。伊斯蘭教的重要節日之一,在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這一天,伊斯蘭教徒要宰牛﹑羊﹑駱駝等獻禮。也叫古爾邦節或犧牲節。
1.宰相的屬官。
1.掌管﹑治理天下。
1.主管守衛。
2.泛指地方行政長官。
1.墳墓上的樹木。
1.謂百官之長,處宰輔之位者。
2.主管掌理。
1.凝神,集中思緒。
1.墓道。
1.亂嚷嚷;議論紛紛。
1.猶言嘈嘈切切。指弦樂器上大弦和小弦發出的高低不同的聲音。
1.狡猾奸詐。噪﹐通"劋"。
1.叫罵驅逐。
1.多嘴。
1.謂臨時充數。
1.往訪r﹐通"造"。
1.萃集;湊集。
1.形容百官朝見時整齊的行列。
1.小曲。一說雜曲。
1.舊時稱妾。
1.排列齊整﹐若飛鳥的羽翅。比喻古代百官朝見時儀仗行列整齊。
1.猶勇猛。
2.猶粗野。
3.暴躁。
1.中國書畫術語。謂用筆含墨量甚少。
1.怪難為情。
1.干燥坼裂。
1.謂胎毛始干。指年少。
1.干燥剛勁。
2.指燥烈干熱的藥。
1.干涸。
1.烈火。
2.比喻焦急煩躁的心情。
1.干渴得利害。
2.焦躁不安。
1.干燥堅固。
1.干燥強勁。
1.燥熱猛烈。
2.猶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