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輙”。
2.
車耳。
1.出自《說文·車部》輒,車兩??也。
3.
擅自;專擅。
1.出自《三國志·魏志·曹爽傳》臣輒敕主者及黃門令罷爽、羲、訓吏兵,以侯就第。
2.出自《資治通鑒·晉武帝泰始八年》朝廷猝聞召萬兵,必不聽;不如輒召,設當見卻,功夫已成,勢不得止。
3.出自《霞外捃屑·掌故·端肅案》且該革員恭送梓宮由熱河回京,輒敢私帶眷屬行走。
4.
不動;靜。參見“輒然”。
1.出自《莊子·達生》必齊以靜心……齊七日,輒然忘吾有四肢形體也。
2.出自《焦氏筆乘續集·金陵舊事上》句容縣吳瀆塘有半湯湖,湖水半冷半熱,熱可以瀹雞。皆有魚,發入輒然。
5.
足疾。
1.出自《谷梁傳·昭公二十年》輒者何也?曰:兩足不能相過,齊謂之綦,楚謂之踂,衛謂之輒。
6.
系。參見“輒囊”。
1.出自《困學紀聞·諸子》人而不學,命之曰視皮;學而不行,命之曰輒囊。
7.
副詞。每每;總是。
1.出自《史記·魏公子列傳》臣子客有能深得趙王陰事者,趙王所為,客輒以報臣,臣以此知之。
2.出自《老學庵筆記》今僧寺輒作庫質錢取利,謂之“長生庫”,至為鄙惡。
3.出自《兩地書·致許廣平十二》我因為自己好作短文,好用反語,每遇辯論,輒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迎頭一擊。
8.
副詞。立即;就。
1.出自《墨子·號令》吏卒民死者,輒召其人,與次司空葬之,勿令得坐泣。
2.出自《史記·季布欒布列傳》有敢收視者,輒捕之。
3.出自《寄唐生》詩每見如此事,聲發涕輒隨。
4.出自《書信集·致蔣抑卮》事物不相校讎,輒昧善惡。
9.
副詞。反而;卻。
1.出自《列女傳·梁節姑姊》因失火,兄子與己子在火中,欲取兄子,輒得其子,獨不見兄子。
2.出自《水經注·葉榆河》哀牢犯徼,自古有之,今此攻鹿崩,輒被天誅,中國有受命之王乎?何天祐之明也。
3.出自《史通·品藻》此乃兇險之頑人,強梁之悍婦,輒與貞烈為伍,有乖其實者焉。
10.
承接連詞。猶則。
1.出自《管子·度地》別男女大小,其不為用者,輒免之。
2.出自《史記·陳涉世家》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輒自治之。
3.出自《觀文殿學士知樞密院事陳公文集序》文詞古雅,不名一體,間出新意奇句,讀輒驚人。
11.
姓。漢有輒終古。見漢應劭《風俗通·佚文·姓氏》。
1.出自《風俗通?姓氏》輒氏,衛出公輒之后,以王父字為氏。漢有輒終古。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