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車子,陸地上有輪子的交通運輸工具。
1.出自《詩·秦風·車鄰》有車鄰鄰,有馬白顛。
2.出自《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上就車,召釋之參乘,徐行,問釋之秦之敝。
3.出自《兵車行》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4.出自《水滸傳》楊志趕來看時,只見松林里一字兒擺著七輛江州車兒。
5.出自《送董老出席舊金山會議即日出洋》詩萬國車一軌,寰球書可同。
2.
特指兵車。
1.出自《左傳·隱公元年》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
3.
指推動船體前進的葉輪。
1.出自《與呂安老提刑書》江南戰艦自十五車以下,已制造得十余只,海鰍、棹舩之類二十余只。
2.出自《水滸傳》先教一半去各船上學踏車,著一半學放弩箭。
3.出自《中國通史》此后起義軍又打造了多種樣式的車船。每船可載兵千人,用人踏車,可進可退。
4.
車士,駕車的人。
1.出自《左傳·哀公十四年》春,西狩於大野,叔孫氏之車子??商獲麟。
2.出自《史記·魏公子列傳》語未及卒,公子立變色,告車趣駕歸救魏。
3.出自《國語·晉語五》韓厥必不沒矣。其主朝升之,而暮戮其車,其誰安之!
5.
泛指用輪軸旋轉的工具。
1.出自《后漢書·宦者傳·張讓》又作翻車渴烏,施於橋西,用灑南北郊路,以省百姓灑道之費。
2.出自《菽園雜記》今觀凡器之運轉者皆謂之車,則車字有轉運之義。如桔橰汲水曰車水轆轤,挽舟過堰曰車壩,紡紗具曰紡車,飏谷具曰風車,繅絲具曰繅車,圬者斂繩具曰線車,漆工漉漆具曰漆車,規工曰車旋,皆以其有機軸能運轉也。
3.出自《把一切獻給黨·我們的平射炮》工廠的院子里,搭起了兩丈多高的支架,上面架上滑車,拴上一個一百多斤重的生鐵疙瘩,算是‘大汽錘’。
6.
加工切削物件。今多指用車床切削東西。
1.出自《松漠紀聞·補遺》麋角與鹿角不同,麋角如駝骨,通身可車,卻無紋。
2.出自《瀛涯勝覽·柯枝國》其珊瑚枝梗,其哲地論斤重買下,顧請匠人剪斷,車旋成珠,洗磨光浄。
3.出自《把一切獻給黨·新任務》在引信的加工方法上,一向是沿襲著老法子,先將碎銅熔化,鑄成銅棍,再用車床來車。
7.
指用機器縫紉。
1.出自《三家巷》他悄悄地拿眼睛瞅了一下坐在縫紉機后面車皮鞋面子的三姨區楊氏。
8.
用水車戽水。參見“車水”。
1.出自《春日田園雜興》詩草地雨長應易墾,秧田水足不須車。
2.出自《后水滸傳》因見一眾農夫,在那里腳踏車輪,灌水入田,車起的水在溝渠中急流迅逸。
3.出自《揚鞭集·老牛》只要我車下的水,平穩流動,浸潤著我一片可愛的秧田。
4.出自《秋收》任憑多多頭力大如牛,也車不起水來。
9.
用車子裝運。
1.出自《火》自己傷亡的七八個人用涼床抬起來,谷子車著。
2.出自《老年突擊隊》阿慶呀,車回去吧,再放進來裝配間要壓煞啦!
10.
旋轉;側轉。
1.出自《秋》“大少爺,要不要把燈‘車’小?”……“好,你把亮‘車’小點”,覺新點頭同意地說。
2.出自《兇手》他的兄弟也立刻認出了他,但只狠狠地盯了他一眼,便把臉車開了。
3.出自《大波》鐘刀兒匠的老婆好像也聽見了,便車過身子,沖著大眾旋磕頭,旋哭訴。
11.
牙床。
1.出自《左傳·僖公五年》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2.出自《與崔群書》近者尤衰憊,左車第二牙無故動搖脫去。
3.出自《李仲求寄建溪洪井茶》詩憂來唯覺衰,可驗唯齒牙。動搖有三四,妨咀連左車。
4.出自《陳士慶傳》士慶為斷一俘之頰車,以合其(祁三鼎)齦,一日夜而飲食言笑無異。
12.
量詞。計算一車所載的容量單位。
1.出自《儀禮·聘禮》門外米禾皆二十車,薪芻倍禾。
2.出自《水調歌頭·和趙景明知縣韻》詞五車書,千石飲,百篇才。
3.出自《張家口》詩披風沐雨的張家口,時代寫就你多美的容顏:車車毛皮,車車山貨,堆堆鋼管,堆堆青磚。
13.
姓。漢有車千秋。
1.出自《姓解》車氏,舜之后也。
通常指在一定范圍內地質構造、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被和動物群落等自然特征具有相對一致性的區域。它可分為綜合自然區和部門自然區。前者如中國分為東部季風區、西北干旱區和青藏高寒區三大自然區;后者如地貌區、氣候區、水文區、植被區、動物區等。
①法人”的對稱。基于自然出生而依法在民事上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個人。在我國,公民在民事法律地位上和自然人同義。②與社會人”相對。在社會學中指脫離母體后,還沒有經歷社會化過程的人。只具有人的自然屬性,而不具有人的社會屬性。
也稱正整數”。用以表示事物個數或給事物編序的數,即1,2,3,…它是由1開始逐次加1而得到的。在現代數學中,往往把0”也歸屬于自然數中。還可以用公理的形式來定義自然數。參見皮亞諾公理”(1104頁)。
對一個特定地區的自然條件進行綜合分析評述,為該地區因地制宜地發展,合理安排生產布局,提高經濟、社會、環境綜合效益提供依據。內容有(1)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利用現狀和潛力;(2)自然條件與資源分布及相互結合的狀況;(3)自然條件對各生產部門的有利及不利因素;(4)提出區域開發利用的方向和步驟。
各種自然條件(如溫度、光照、干濕度等)劇烈變化引起的基因突變。突變率很低,在高等生物中為億分之一至萬分之一;在低等生物如細菌中,只有百億分之一至萬分之一。
1.天然生成之物。如人類﹑禽獸﹑魚介﹑草木﹑礦物等。
1.指自然界中的某種狀況。如物理現象﹑化學現象等。常與社會現象對稱。
自然界對生物的選擇作用,即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現象。達爾文進化論的核心。在自然條件下,生物普遍存在變異,有利于生存的變異得到保存,不利于生存的變異被淘汰。由此可說明物種形成、生物的適應性和生物界的多樣性。
書名。牛頓著。1687年問世。共分三編第一編給出質量、動量、慣性、力的定義,闡述力學運動三定律--慣性定律、力和加速度定律、作用與反作用定律;第二編論述質點在氣體和液體中的運動,研究了聲學;第三編討論天體運動,總結了萬有引力定律。
19世紀中后期出現在法國的一種創作傾向。著重描寫現實生活的個別現象和瑣碎細節,追求事物的外在真實,并企圖用自然科學規律特別是生物學規律解釋人和社會。代表作家有龔古爾兄弟。左拉的作品中也有較多的自然主義成分。
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并能為人類利用的自然要素。它們是人類生存的重要基礎,是人類生產生活所需的物質和能量的來源,是生產布局的重要條件和場所。一般可分為氣候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旅游資源和海洋資源。
由緩慢氧化所引起的自發燃燒。稻草、煤炭、擦機器的棉紗等物,如堆放在空氣不流通之處,緩慢氧化所產生的熱不易散出,溫度逐漸升高,時間長了可能達到堆物的著火點,就會引起燃燒。
1.猶自亂。
2.猶自馴。
1.自殺。
1.自信﹐自用。
2.自覺承擔;當作自身的職責。
3.猶自禁﹐自己承受。
1.猶自管﹐盡管。
2.猶自當﹐本當。
1.謂自己得以容身。
1.猶自若。神態鎮定自然。
2.猶相當。
3.謂依然如故。
4.自由;不受拘束。
5.活動等不受阻礙。
1.自己得到好處。
1.鎮靜自如﹐毫不拘束;一如既往﹐依然如故。
1.比喻只顧自己﹐不關心別人。
礦物本身固有的顏色。取決于礦物內部性質,因而具有鑒定礦物的意義。
1.自己殺死自己。
1.自覺行善。
1.自作主張;獨自行動。
1.自我傷感。
2.自己傷害自己。
1.自高;自負。
1.自行節制。
1.親自;自己。
1.謂文藝杰作﹐傳神出于自然﹐不靠刻意雕飾。
2.自我神化;故弄玄虛。
1.克制自己。
1.約束自己。
1.自行省察;自我反省。
1.因感空虛﹑不足而內心若有所失。
2.自己失去時機。
3.失身。
4.自己逃逸。失﹐通"逸"。
1.自己知道﹑認識。
1.如實自報。
1.靠己力養活自己。
自己承受自己釀成的后果。多指自己做了壞事而受到懲罰他誣告人家,受到了法律的制裁,真是自食其果。
1.靠自己的勞動養活自己。
1.自己說出的話不算數。形容不守信用。
1.猶自誓。立志不移。
1.自己看;自己認為。
2.看待自己。
1.自我嘗試。
1.文飾或掩蓋自己。
1.自負。
2.依靠自己。
1.自以為是。
2.自然是;原來是。
3.從此。
4.猶只是。
1.悠然閑適而自得其樂。
1.自我解釋。
2.自行寬解。
1.自己發誓﹐表示決心。
1.自保;自為守衛。
2.自堅其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