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怒;怨恨。
1.
含怒;怨恨。
1.出自《詩·邶風·柏舟》憂心悄悄,慍于群小。
2.出自《論語·學而》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3.出自《后漢書·馮衍傳下》憤馮亭之不遂兮,慍去疾之遭惑。
4.出自《梓人傳》其不勝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慍焉。
5.出自《南亭筆記》文忠大笑,不之慍也。
2.
羞,害羞。
1.出自《金線池》引得些鴛鴦兒交頸和鳴,忽的見了,慍的面赤,兜的心疼。
1.疾病。
1.象聲詞。
1.象聲詞。
2.與世乖舛。
1.象聲詞。
1.象聲詞。
1.象聲詞。
1.象聲詞。
1.指成束的農作物植株。
1.某些植物的莖。
1.五粒松。
〈方〉植物的莖和枝葉(多指莊稼的)青~ㄧ樹~ㄧ玉米~長得很高。
1.指腳氣病。
1.瘧疾。
1.指生疫病而死者。
1.瘧疾。
2.患瘧疾。
1.瘧疾而又泄痢(水瀉痢疾)。
1.見"疴癢"。
1.亦作"痾疹"。
2.指熱性病。
1.像病狂時說胡話。
1.泛指痼疾。
1.見"痾痬"。
1.即莽草。
2.別稱萪米﹑水稗子。一年生草本。夏秋開花。多生于水邊潮濕處。全草和果實可作飼料。
1.即萪草。
1.植物名。
1.下巴。
1.猶情面,面子。
1.下巴和腮幫子。
1.猶言障礙;挫折。
1.磕頭,叩頭。搕,通"磕"。
1.敲詐。
1.垃圾,雜物。
1.即青稞。麥的一種。我國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北部及青海﹑西藏等地栽培。
1.木器合榫的槽。借喻事物的要點﹐關鍵。
1.動物棲身的地方。喻指房屋;家庭。
2.喻歹徒聚居的地方。
1.灌木之類的叢生枝干。
1.一定格式的文章段落。窠﹐用同"科"。
1.凹陷不平貌。
1.猶簇簇﹐團團。聚集貌。
1.動物棲身之所。喻指事業。
1.一種織有團花的絲織品。
1.款目;條項。
1.即窩棚。
1.官職的空缺。
1.一種麥芽糖制成的糖果。也叫繭糖。
1.鳥獸藏身之所。常喻指壞人聚居活動的地方。
1.各種名目的勞役。又稱色役。
1.私娼的俗稱。元雜劇中多作"科子"。
1.安頓。
1.象聲詞。
1.形容大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