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平均,使平均。
2.
動詞
使均勻。
3.
動詞
抽出部分時間、東西等給別人或做別用。
1.
“勻”的新字形。
2.
均等。
1.出自《代曲江老人百韻》李杜詩篇敵,蘇張筆力勻。
3.
見“勻勻”。廣平貌。
1.出自《晉問》但至其所,則見溝塍畦畹之交錯輪囷,若稼若圃,敞兮勻勻,渙兮鱗鱗,邐彌紛屬,不知其垠。
4.
遍,普遍。
1.出自《小重山》詞春到長門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開勻。
2.出自《友筠軒賦》風徐來而韶合,雨初歇而香勻。
3.出自《游西湖》詩萼綠梅猶綻,芽黃柳待勻。
5.
謂均勻地涂搽、揩拭。
1.出自《生春》詩手寒勻面粉,鬟動倚簾風。
2.出自《席上代人贈別》詩淚眼無窮似梅雨,一番勻了一番多。
3.出自《滿江紅》詞消不盡,悲歌意;勻不盡,相思淚。
4.出自《雨點》在面龐上勻上了粉,又在顴骨的部分鮮紅地勻上了胭脂。
6.
分出;分讓。
1.出自《寓懷》詩老逐少來終不放,辱隨榮后直須勻。
2.出自《招葉致遠》詩白下長干一水間,竹勻新筍已斑斑。
3.出自《儒林外史》叫家人勻出一匹馬,請鳳四老爹騎著。
4.出自《兒女英雄傳》再把那個驢兒解下來,勻給你們姑爺騎。
5.出自《雷雨》現在你手下方便,隨便勻給我七塊八塊的好嗎?
7.
勻稱;均勻。
1.出自《麗人行》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2.出自《與沈楊二舍人閣老同食敕賜櫻桃玩物感恩因成十四韻》瓊漿酸甜足,金丸大小勻。
3.出自《沐浴啟圣僧舍與趙德麟邂逅》詩酒清不醉休休暖,睡穩如禪息息勻。
4.出自《五四運動的歷史法則》同時分贓不勻,又使它們利害沖突而不能不相齟齬。
8.
見“勻勻”。均勻貌。
1.出自《次韻遲千葉牡丹》園夫漫接曾無種,物化相乘豈有神。畢竟春風不揀擇,隨開隨落自勻勻。
2.出自《救孝子》則合將艷醋兒潑得來勻勻的潤,則合將粗紙兒搭得來款款的溫。
3.出自《春種秋收·公社的秧苗》不想幾天沒來,現在居然有了好轉,秧子已勻勻地回春轉綠。
1.一切;全部。
2.暫時;權宜。
1.聚在一起吃飯,會餐。
1.一概,一律。
1.一度貢舉或推薦。
1.一致,如同一個整體。
1.一統,統一。
1.一統,統一。
1.同心;專心。
1.統一意志。
2.專心致志。
1.沉郁不暢。多指情懷抑郁。
1.一再。一次再次,再三。
1.一尊。謂共尊立一帝。
1.比喻接納壞人,自取其禍。
1.長揖不拜之客。
2.向客拱手為禮。
1.猶揖讓。賓主相見的禮儀。
2.猶揖讓。禪讓。
1.群聚貌;眾多貌。
1.古代行禮時依禮儀進退俯仰。
1.即懶架。讀書時用來托書的架。南朝梁劉孝綽《》"臨書幌而不休﹐對欹案而忘怠。"元陸友《研北雜志》卷下"曹公作欹案﹐臥視書﹐周美成又謂之倚書床。"一說為臥具的一種﹐如今之躺椅。參見"欹床"。
2.斜靠床椅。
3.謂披覽。
1.傾斜;歪斜。
2.歪倒搖晃貌。
1.古代的一種臥具。
1.傾斜下垂。
1.猶欹垂。
1.歪倒。
1.即欹案。
1.偏向一邊;偏袒。
1.傾倒;跌倒。
1.古代一種傾斜易覆的盛水器。水少則傾﹐中則正﹐滿則覆。人君可置于座右以為戒。
1.不平貌。
1.形容品格獨特﹐心地光明。
1.歪斜;歪倒。
2.形容道路崎嶇。
1.同"崎嶇"。
2.喻處境困難。
1.彎曲;歪斜。
2.猶曲折。
1.傾斜突兀貌。
1.傾斜危險貌;傾斜欲墜貌。
2.歪斜不平貌。
3.危難。
1.傾斜陡峭。
1.歪斜不正。
1.同"欹側"。
2.傾斜;歪斜。
1.無限的仰慕之情。
1.指濃郁的香澤。
1.雜念;其他念頭。
1.殘剩的樹木根株。
1.猶馀曲。
1.充足的力量﹑氣勢。
2.未了的怒氣。
1.很多的出奇制勝之法。
1.殘馀未盡的邪舊之氣。
2.謂留下一點兒氣息。
3.氣的非主體部分。
4.謂風氣的末流;影響。
5.馀剩的可供營養的物質。
1.見"余棄"。
1.指后人的哀傷。
1.猶馀罪。
1.應付裕如的技能﹑技巧。
1.指肛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