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說。
2.
助詞
〈書〉語氣助詞。可用在句首、句中、句末,表示強調。
3.
名詞
由微小的水滴或冰晶聚集形成的、在空中飄浮的成團的物體。
4.
名詞
指云南。
5.
名詞
(Yún)姓。
6.
助詞
結構助詞。用在句末。表示所引的話有所省略。
1.
“雲”的古字。參見“云亂”、“云板”。
1.出自《戰國策·秦策四》楚燕之兵云翔不敢校,王之功亦多矣。
2.
周旋;回旋。
1.出自《詩·小雅·正月》洽比其鄰,昏姻孔云。
2.出自《管子·戒》故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
3.
說。
1.出自《書·微子》我舊云刻子,王子弗出,我乃顛??。
2.出自《在元城與魏太子箋》聊以當覲,不敢多云。
3.出自《吳船錄》又北十里至伽耶山,云是佛說《寶云經》處。
4.出自《書信集·致曹靖華》日前無力,今日看醫生,云是胃病。
4.
有。
1.出自《詩·大雅·桑柔》為民不利,如云不克。
2.出自《公羊傳·文公二年》曷為以異書?大旱之日短而云災,故以災書;此不雨之日長而無災,故以異書也。
3.出自《文選·陸機〈答賈謐〉詩》公之云感,貽此音翰。
4.出自《后漢紀·桓帝紀下》三月,洛陽城中夜無故云火光,人聲正喧,於占皆不出。
5.
為;是。
1.出自《墨子·耕柱》巫馬子謂子墨子曰:“子兼愛天下,未云利也;我不愛天下,未云賊也。”
2.出自《后漢書·袁術傳》茍能用德以同天下之欲,雖云匹夫,霸王可也。
3.出自《歸彭城》詩食芹雖云美,獻御固已癡。
6.
能。
1.出自《國語·魯語下》帥大讎以憚小國,其誰云待之?
2.出自《楚辭·離騷》世幽昧以昡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惡?
3.出自《贈崔溫》詩茍云免罪戾,何暇收民譽!
4.出自《奉贈盧五丈參謀琚》詩孤負滄洲愿,誰云晚見招。
7.
如此。
1.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九年》介葛盧聞牛鳴,曰:“是生三犧,皆用之矣。其音云。”問之而信。
2.出自《呂氏春秋·觀表》圣人上知千歲,下知千歲,非意之也,蓋有自云也。
3.出自《為宋公修張良廟教》擬之若人,亦足以云。
8.
或。
1.出自《墨子·公孟》鳥獸可謂愚矣,禹湯猶云因焉。
2.出自《華山賦》古有封禪,今讀書者,云得其傳,云失其傳。
9.
連詞。假如。參閱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卷三。
1.出自《莊子·徐無鬼》管仲有病,桓公問之曰:“仲父之病病矣,可不謂。云至于大病,則寡人惡乎屬國而可?”
10.
助詞。用于句首,無義。
1.出自《詩·邶風·簡兮》云誰之思,西方美人。
2.出自《楚辭·九嘆·逢紛》云余肇祖于高陽兮,惟楚懷之嬋連。
3.出自《贈王子章》詩人無兄弟,云如之何?
11.
猶所。與后面的動詞等組成名詞性結構。
1.出自《風俗通·十反序》不期相反,各有云尚而已。
2.出自《贈何劭王濟》詩進則無云補,退則恤其私。
12.
通“損”。
1.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乙本《老子·德經》天之道,云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云不足而奉又余。
13.
通“蕓”。參見“云云”。蕓蕓。眾貌;盛貌。
1.出自《莊子·在宥》萬物云云,各復其根。
2.出自《述僧中食論》萬事云云,皆三者之枝葉耳。
3.出自《麈尾賦》天之浩浩兮物亦云云,性命變化兮如絲之棼。
4.出自《桂巖書院題》詩冠裳皆秩秩,禮樂漫云云。
14.
通“紜”。參見“云云”。猶紜紜。紛紜;紛紛(多用于形容言語、議論多而雜)。
1.出自《昌言·損益》為之以無為,事之以無事,何子言之云云也?
2.出自《題獨孤處士村居》詩何如一被風塵染,到老云云相是非。
3.出自《寨兒令·春思》曲闌干舊時無限春,笑語云云,圖畫真真。
4.出自《蜃中樓·耳卜》多應此處有聲聞,洗耳聽云云。
15.
姓。漢代有云敞。見《漢書》本傳。
1.出自《通志?氏族略六》云氏有二:?國之后,去邑為云;又后魏牒云氏改為云。
16.
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在空中懸浮的物體。
1.出自《易·小畜》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2.出自《別知賦》雨浪浪其不止,云浩浩其常浮。
3.出自《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詞白云山頭云欲立,白云山下呼聲急。
17.
喻指輕柔舒卷如云之物。
1.出自《獄中書情上使君》詩高髻不梳云已散,蛾眉罷掃月仍新。
2.出自《浣溪沙》詞蘭沐初休曲檻前,暖風遲日洗頭天。濕云新斂未梳蟬。
3.出自《浣溪沙·辛亥正月二十四日發合肥》詞釵燕籠云晚不忺,擬將裙帶系郎船。
4.出自《金陵報恩大師西堂方丈》詩蕭蕭出屋千竿玉,靄靄當窗一炷云。
18.
喻指濃酒。
1.出自《庚辰歲正月十二日天門冬酒熟余自漉之且漉且嘗遂以大醉》詩自撥床頭一甕云,幽人先已醉濃芬。
19.
喻指墨汁。
1.出自《墨》詩青暈時磨半硯云,更將書帖拂秋塵。
20.
比喻盛多。
1.出自《詩·齊風·敝笱》齊子歸止,其從如云。
2.出自《漢書·溝恤志》舉臿為云,決渠為雨。
21.
借指高空。
1.出自《七啟》長裾隨風,悲歌入云。
22.
世代相隔較遠的。參見“雲仍”。
1.出自《爾雅·釋親》晜孫之子為仍孫,仍孫之子為云孫。
2.出自《次諸葛伯山贍軍贈別韻》我家鴟夷子,竹帛照吳越。云仍無肖似,??首愧前哲。
3.出自《贈闕里孔以昌》詩已向云仍占圣澤,還從伯仲識風標。
4.出自《己亥雜詩》端門受命有云礽,一脈微言我敬承。
5.出自《仁學》顧(顧炎武)出於程(程顥、程頤)、朱(朱熹),程朱則荀(荀卿)學之云礽也。
23.
宋代蜀方言。指瘋病患者。
1.出自《老學庵筆記》蜀人謂病風者為云,畫家所謂趙云子是矣。至是京師市人亦有此語。館中會語及宸翰,或謂曹氏子曰:“計公家富有云漢之章也。”曹忽大怒曰:“爾便云漢!”坐皆惘然,而曹肆罵不已。
24.
中醫指濕氣。
1.出自《素問·五常政大論》涼雨時降,風云并興。
25.
古樂舞名。即《云門》。參見“雲門”。
1.出自《陳書·高祖紀上》功成治定,樂奏《咸》、《云》。
26.
古代官名。傳說黃帝時以云紀官,故稱。參見“雲紀”。
1.出自《七勵》鳥變龍工,鳳書云紀。
2.出自《信安王幕府詩》云紀軒皇代,星高太白年。
3.出自《皇太子為皇帝修金箓齋詞》所以春皇秋帝,云紀火官,承妙用以御寰瀛,體無為而統天地。
27.
指男女歡愛之事。參見“雲雨”。
1.出自《菩薩蠻》詞驚夢不成云。雙蛾枕上顰。
28.
地名。指秦云中郡。
1.出自《河清頌》移琛云朔,轉集卭僰。
29.
古楚國云夢澤的省稱。參見“雲中”、“雲夢”。
1.出自《左傳·定公四年》楚子涉雎濟江,入于云中。
2.出自《周禮·夏官·職方氏》正南曰荊州,其山鎮曰衡山,其澤藪曰云瞢。
3.出自《賦得韓信》淮陰總漢兵,燕齊擅遠聲……所悲云夢澤,空傷狡兔情。
4.出自《湘口送友人》詩去雁遠沖云夢雪,離人獨上洞庭船。
5.出自《桃花扇·哭主》你看浩浩洞庭,蒼蒼云夢,控西南之險,當江漢之沖。
30.
姓。隋有云定興。見《隋書》本傳。
1.出自《漢書?云敞傳》云敞字幼孺,平陵人也。
31.
指旋歸,歸附。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
32.
助詞。用于句中,提前賓語。
1.出自《詩·小雅·正月》有皇上帝,伊誰云憎?
2.出自《詩·大雅·抑》無曰不顯,莫予云覯。
33.
助詞。用于句末,無義。
1.出自《論語·陽貨》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
2.出自《后漢書·延篤傳》﹝延篤﹞所著詩、論、銘、書、應訊、表、教令,凡二十篇云。
3.出自《桯史·張紫微源芝》上得之喜,即擢為南宮郎,於是內廷始漸有所別,迄于建儲云。
34.
地名。云南省的省稱。
1.出自如:云貴高原。
1.禍害。
1.災害毀謗。
1.謂災禍與懲罰。
1.災殃與幸福。
2.指災禍。
1.謂禍福皆人自取。
1.嘆詞。表驚訝﹑惋惜。
1.歡笑貌。
2.戲曲中加強樂曲節奏的襯詞。
1.猶歡笑。
1.笑口。
1.猶歡樂。
1.亦作"咍?"。
2.睡覺打鼾聲。
1.嗤笑,譏笑。
1.嘆詞。表示因傷感而嘆息。
1.眾人協力使勁時的呼喊聲。
1.戲曲劇種。因演唱先以"海"字音起腔而得名。流行于安徽﹑河南的部分地區。唱腔分為主調和花調兩大類。比較流行的傳統劇目有《打桃花》﹑《站花墻》﹑《王員外休妻》等。
1.幼年;幼小。
2.猶懷抱。
1.初生嬰兒。
1.幼蟲,初生之蟲。
父母稱呼兒女或兒女對父親自稱(多見于早期白話)。
1.藥茶名。又名烏爹泥﹑烏壘泥。能清上膈熱,化痰生津,止血去濕,生肌定痛,療一切瘡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土·烏爹泥》。
1.菊的一種。
2.蘭的一種。
詩集。殷夫作。1930年自編詩集。收詩六十五首。詩人生前未能出版。195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同名選本,收詩三十五首。詩作大多表現詩人對現實的憤激,對革命的執著追求。也有部分作品反映詩人在學生時代的苦悶和幻滅的情思。魯迅所作序言給予詩集很高的評價。
1.憨笑。
1.小老虎。
1.為嬰兒命名。引申為嬰兒時期。語出《禮記.內則》"子生三月,父執子之右手,咳而名之。"陸德明釋文"孩字又作咳。"
1.玩弄,欺弄。
1.見"孩子氣"。
1.幼童。
1.謂幼小。
〈書〉兒童;幼兒。
1.特指嬰兒笑、,小兒笑。
1.幼兒;幼小。
1.幼兒。
2.幼小。
1.亦作"孩穉"。
2.幼年;幼兒。
1.見"孩稚"。
1.童顏。幼兒的面色。
1.孩子所說的話。謂天真幼稚的話。
1.指兩個以上的孩子。
2.孩兒們。
①孩子似的脾氣或神氣他一臉的~。②脾氣或神氣像孩子他越來越~了。
(~兒)①愛跟孩子們玩的大人。②在一群孩子中充當頭頭兒的孩子。
1.舊時對啟蒙教師的貶稱。
1.指尸骨。
1.筋骨。
1.即骨灰。
鄰接海洋邊緣的陸地。
海水對陸地作用的地帶。包括海岸、潮間帶(平均低潮線和平均高潮線之間)、水下岸坡(平均低潮線以外的淺海地帶)等三個部分。
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山脈。長4020千米。北段高度較大,切割強烈;南段以塊狀山為主。
陸地和海洋的分界線。
1.神話傳說中的海中巨鱉。
1.海邊彎曲可停船的地方。